* 货币超发後遗症,通胀越发难治

* 表现为CPI拽不住,资产价格轮番上涨

* 四万亿淡出,但中国经济平稳增长”问题不大”

作者 张胜男

路透北京11月4日电—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新政之际,中国正回归中性货币政策,然而坐拥全球最大规模货币存量,使得通货膨胀不请自来.物价上涨压力及资产价格泡沫将再度成为中国经济的”头号难题”.

中国政府公布”十二五”(2011-2015)规划建议之後,越来越多经济学家预期未来经济增长将适度放缓,结构调整则继续深化推进,唯有通胀前景成为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2003-09年货币超发太大.我认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减五个点,从17%减到12%比较合适,我们要有这个思想准备,不主动刺破泡沫就会承担更大的风险.”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称.

截至9月末,中国央行公布的广义货币(M2)馀额为69.6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0%.而同期中国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6.87亿元,同比增长10.6%.

“货币因素开始主导价格走势.”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亦称,中国价格水平持续上涨的惯性显然已经形成.2010年2季度起.CPI和PPI环比指数开始呈现同步变动趋势.说明两者价格水平开始脱离各自领域的供求波动影响.开始按同一影响因素.即过量货币推动的通货膨胀预期,同步变化.

最新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预计10月CPI涨幅将在9月3.6%的高位上再创两年新高至4%.同时因内需恢复和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10月PPI涨幅将扩大,结束连续四个月的递减态势.以物价衡量的通货膨胀问题值得警惕.

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就称,资源价格改革、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从长期来看,对物价的影响不太大.但现在担心的是长期因素与短期因素的叠加起来,影响就会比较大了.”加上食品价格上涨因素、输入性通胀、流动性压力,(明年)单月可能4-5%都打不住.”

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前的中国上一轮通胀中,2008年2月CPI达8.7%峰值,沪综指则于当年10月创出6,124点新高.本轮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价格轮番上涨的双重性将更为全面和显着,如不能及时控制,料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恶性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农产品涨价风潮从不起眼的绿豆、姜蒜开始,目前已蔓延到大宗农产品糖和棉花.中国股市则10月初在权重股带动下陡然上涨,其中资源股一路领涨.

周四中国股市沪综指收扬1.8%至六个半月新高,10月以来已累计上涨15.7%.

**长期通胀因素**

推高通胀预期的不仅有中国自身货币因素,其他输入性和结构性涨价因素也层出不穷.

美国再度量化宽松导致的全球货币超发,进而流动性过剩必将引发商品能源价格上涨,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而中国自身收入分配改革,导致工人工资上涨,以及资源价格改革的推进,都将推高中国的最终消费品价格.

“中国(的CPI)主要是成本推动的,是结构性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称,”这些因素需要通过供给方来化解,比如减税,提高政府效率,减少行政审批.提高企业效率.而不是传统的需求政策,利息率等等.货币政策是防御性的,不能治本.而仅仅是防止这种结构性的通胀蔓延.”

尽管今年3%左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目标顺利实现是大概率事件,但明年,特别是明年上半年的物价上涨压力或将比今年严重得多.而随着资源价格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未来几年通胀中枢上移亦是大概率事件.

渣打银行宏观分析师王志浩在最新报告中称,中国是在本币低估的情况下推行刺激性宏观经济政策,导致基础货币大幅增加.于是银行大量放贷,推升M2增速高涨,高于15-18%的长期趋势区间.因此,需要持续关注食品价格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

“即便中国不通过扩张中央财政负债的方式(所谓的量化宽松)来’印钞’,由于外汇流入对冲操作等干预措施,央行仍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报告称.

中国2008年末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祭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之後2009年各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9.59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6.30万亿元.

**GDP平稳增长问题不大**

随着四万亿非常规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淡出,中国的宏观政策料逐步正常化,分析人士普遍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速表示乐观,认为中国实体经济”问题不大”,但也有人对可能出现的局部过热表示担忧.

刘煜辉就称,”十二五”单年份的经济增速可能会降到7-8%.经济减速也是正常的事情,除非能够在”十二五”期间突破体制上的障碍,就业增加,进而推动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增长并成为拉动经济引擎,届时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而唐建伟在肯定经济增长乐观的同时,也表示出他的担心,”怕会出现战略新兴产业的过剩,投资过热.犹如此前的多晶硅.但是希望政府有这个调控能力.”

中国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6%,而宏观经济先行指标–10月官方PMI亦超预期上升至六个月新高至54.7,进一步确认中国经济正从复苏中逐步趋于稳固.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就称,当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能够基本上稳定下来,不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应该逐步转向谨慎的稳健的,而不是继续适度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发布第三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继续引导货币条件逐步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完)

–审校 黄凯


请看原文:
货币超发料使中国面临长期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