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思想 你就是一片森林

——纪念蔡定剑先生

 

童大焕—20101128日 星期日

 

著名宪政学者、反歧视专家、中国政法大学蔡定剑教授因患癌症,在年仅54岁的壮年去世,令人扼腕不已。

蔡定剑老师长期从事宪政研究,关注选举治理、财政预算改革等国家和社会的最重大、最基础性问题,近年更投入不少精力从事反就业歧视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为中国反就业歧视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无数的人在以各种形式怀念他,而我最感佩的是他在全国人大副局长的位置上“仕而优则学”,选择了思想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我相信像他这样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主张温和改革、渐进改良的优秀知识分子,官场不会不容他。马国川先生《为什么纪念蔡定剑?》可以为证:“蔡定剑特立独行,在许多知识分子孜孜于‘学而优则仕’,热衷于攀援仕途的今天,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的蔡定剑,却从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身而出。‘职务越高,越不应该更多发表个人的看法,’他说。在他看来,学术研究和民权维护,才是更能自由呼吸、自由驰骋,也对社会更有益的领域。”显然,他对于官员言说的界限和尺度有非常清楚的认知,“职务越高,越不应该更多发表个人的看法”,这里用的是“不应该”而不是“不能”。这是对的。当你在官场,你在公众场合的每一句话,社会都会把它当成是代表官方的言论,而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一己之见”。

而选择思想和学术,虽然“写的文章一点也不好发表,常因太尖锐而被‘枪毙’”,但比起官位在身,毕竟表达要自由得多。

那么,是选择继续做官,还是选择思想和言论?同样的一道选择题,放在一百个知识分子面前,我想,在今天的环境下,可能会有99个选择当官。因为今天,在权力得不到良好监督和制约的情况下,当官的好处简直是太多太多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当官的感觉也是太好太好了。

而蔡定剑先生,不仅要在全国人大副局级官位上挂冠而去,而且也不是选择从商,而是选择一条更为清贫和寂寞的道路:思想和学术,而且是反过来以限制权力、把权力关进笼子为根本目的的宪政研究与实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便是蔡定剑先生与众不同、肝胆昆仑之处。

蔡定剑是一个温和的有韧劲的改良者和建设者,对于一国之命脉的公共财政和透明财政,他几乎年年都要说。他是一个“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的智者。他也是一个勇者,他对各地以公车改革为名将腐败合法化的一系列评论令人印象深刻。

以限制权力的宪政为诉求,蔡先生自然也清醒地知道这类的知识分子有可能招致官场中一些保守派的不满,所以他特别提醒和呼吁学校当局:“我们学校有些学者,不被某些官员认同。学校领导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要保护他们。正是这些学者为政法大学赢得声誉,对他们要从历史的角度来判断,不要短视。(大意)”(见其同事何兵教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

蔡定剑先生去世,熊培云先生微博留言纪念:执政者至死方休,执思想者另有未来。我不这样看。在变革年代,执政者不一定会人亡政息,伟大的政治家可以通过非凡的胆识与人格魅力,通过“制度化的思想”将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变成制度,固定下来,成为这个社会和谐进步发展的基本规则,自己则因此站成伟岸的大树。但很显然,政治是妥协之事,是众人之事,执政者必将面临更多的无奈和妥协。

因此,执思想者另有优势的地方,则是可以通过更大限度地启蒙大众,在广茅的大地上洒下思想的种子。如果说执政者可以站成伟岸的大树、卓立的风景,那么执思想者,用不了多久,你就是一片森林!

坚信“民主宪政才是社会平稳转型的基础”的蔡先生人虽已逝,其言犹在。其“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正激励和警醒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