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通胀对于民众有什么正面“溢出效应”的话,那就是民众在通胀的压力下,经济学的知识可谓猛增,一场金融危机,不亚于给全民的经济学教育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货币贬值和物价飞涨的压力,民众在理财技巧日益增进的同时,对于“货币投放量”这些以前只属于专业人士和教科书的名词,真的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


最近北京的一些网站网友们号召自晒“恩格尔系数”,很显然,这又是一个被动学习的经济学名词。晒“恩格尔系数”的动机当然是因为肉、蛋、奶等食品价格的飞涨和工资保持稳定的“刚性”。


恩格尔系数是
200多年前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格尔用于衡量一个家庭的支出结构而发明的指标。在恩格尔看来,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国家贫穷,国民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而联合国经合理事会对恩格尔系数所代表的国家富裕程度也进行了划分:如果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而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在2009年的时候城乡分别为37%43%左右。


随着今年食品价格的一路看涨,在居民收入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居民花在蔬菜、食品上的支出大大增加。
多数网友表示,跟去年相比,今年的恩格尔系数变高了,在参与讨论的30多名居民中,逾一半称自家的恩格尔系数处于贫困水平。很显然,这种感受和CPI的基本走势是吻合的。按照9月份的CPI数据,3.6%创造了年内的新高,而食品价格的涨幅就高达8%左右,考虑到目前货币供应超过了GDP2倍还多,这意味着,未来物价上涨的可能依旧相当大。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中,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一方面是不断飞涨的物价,一方面却是岿然不动的收入。当居民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的脚步时,居民的幸福感和富裕感自然降低,而导致居民幸福感下降的罪魁祸首就是超发的货币。中国的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例本来偏低,如果再通过通胀,向居民征收惩罚性的通胀税,只会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格局。物价的飞涨,让居民学到了不少经济学的知识,但比学习更重要的,恐怕是正确的均衡居民收入与通胀的关系,增加居民的幸福指数,
而不是无奈的自晒恩格尔系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