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络应用最时髦的,其实不是QQ或者360,而是微博。但是,如果你到微博上看看,会发现大家好像都在谈论QQ和360之争这件事。

微博活跃分子其实并不一定能代表广大网络应用者。他们是网络用户中比较特殊的一群人——比较闲适和饶舌的人。而更多的忙碌和寡言的人,他们将怎样应对腾讯,将会做出何种选择,还有待观察。

本文的重点,不在于分析这次争端谁更有理,或者预测谁将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的重点在于借这件事,分析几个社会和经济关系的概念。

一、腾讯的做法是否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利。

回答是很难说,甚至可以说没有侵犯。

腾讯在QQ安装协议中早有这方面的规定:不可以对该软件或者该软件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计算机终端内存中的数据及该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进行复制、更改、修改、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腾讯只不过是在按照事先的约定行事而已,从法律上,用户应该没什么可说的。

确实,在安装软件时,绝大多数人从来不看那些冗长的安装协议,都是直接同意或者接受。要求每个软件用户都仔细研究这个协议后再安装软件,是不可能的,但如此一来,软件用户就难逃“自愿”两个字了。既然是自愿的,那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

从道理上来说,腾讯并没有派人动手,或者设置软件删除你计算机中的任何东西。任何删除都是你自己决定和实施的。腾讯只不过威胁说,如果你继续使用360,那就不要使用他的QQ了。这种威胁让人很不舒服,但不舒服不等于你的权利被侵犯了。

腾讯从来没有保证过QQ将和任何软件兼容。即使这种不兼容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也不能说腾讯违反了事先的约定。

或曰,你这一套说辞,对QQ的免费用户是没问题的。他们既然不花钱,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权利。可QQ还有众多收费用户呢?腾讯对他们是不是违约了呢?

回答仍然是没有。收费的交换条件只是腾讯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腾讯中止提供约定的服务,那属于违约,但收费条款同样没有保证QQ和任何其他软件都要兼容。

因此,试图用法律武器制裁腾讯,多半会落空。这个事实也向人们揭示出一个道理:坚持权利并不总会带来令人愉快的结果。人们之间的利益有时确实会直接冲突。依据权利原则进行的裁决,有可能让某一方感到不快甚至非常难受。但如果只有对结果满意时,我们才会尊重权利,那权利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且事实上,如果腾讯的做法被判定违法和侵权,那说句实话,其他人不要太高兴。同样原则织就的法网将罩住许多人,其中很可能就有你我。

二、腾讯的做法是否属于滥用垄断地位?

对于垄断,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讨论,核心观点就是:只要没有政府或者其他暴力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就不构成任何垄断。

市场中其他即时通讯软件很多,MSN、Gtalk、飞信,等等,腾讯或许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但这当然不是什么垄断。用户随时可以卸载QQ,选择其他类似软件。

但腾讯太成功了,用户太多了,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几亿!面对这么大的数量,继续坚持原有的垄断判断标准,是不是太迂腐了?事实上,腾讯利用巨大的用户数量打压竞争对手的消息不时传来。这时,还应该坚持原则吗?

当然要坚持原则。用户再多也不构成企业的垄断。正是因为人们把垄断理解为市场份额过大,才会有反垄断法,但这个法律事实上是政府打击成功者的工具。各个行业的成功者,几乎都可以被扣上垄断者的罪名。标准完全是随意的。反垄断法根本不是什么市场经济的宪法,而是在市场经济中到处乱窜的病毒,不知道下一个倒霉蛋是谁。

经济学之所以如此界定垄断,是因为,除非有来自政府或者其他方面的暴力阻止竞争者进入市场,那些貌似强大而不可战胜的“垄断者”的地位其实远非那么牢固。曾经的庞然大物在竞争中轰然倒地,甚至转瞬间化为齑粉,这一点儿也不新鲜,以后也一定会不断发生。

微软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撼动的。是的,面对一家几乎控制了所有用户底层操作系统的公司,其他公司怎么还会有机会呢?但雅虎出现了,互联网时代,微软就一下子落后了,到现在还在苦苦追赶。

雅虎的搜索引擎,迅速赢得了无数互联网用户的青睐。一个年轻人创办的公司,很短时间就变成庞然大物。看上去,其他人无法追赶了。但Google横空出世。如果没有Google,很多人会不相信,人们居然会那么快地就放弃使用多时的搜索工具,转而接受一家新公司。

然后,Google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到处出击,几乎所向无敌。可惜,仅有的一点疏漏被人抓住了,Facebook来了。好像现在已经成了市值最大的公司了。真是计划没有变化快!

这个故事以后还将继续演下去。从来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当然,旧人也没有必要哭。市场竞争用公司倒闭代替了暴力竞争中的人的肉体伤亡。那些旧人往往都摇身一变,加入新公司,继续高歌猛进去了。

同样道理,腾讯在中国的优势,也绝不是不可撼动的。所有靠讨用户欢心才能盈利的企业,时刻都面临着更好的企业出现,然后他被用户无情抛弃的危险。腾讯当然也不例外。实际上,这次QQ和360之争,腾讯的应对之策就很欠考虑。他并不是在滥用垄断地位,而是在滥用用户对QQ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否经得住滥用,是很可怀疑的。

三、关于窥视用户隐私。

差不多十年以前,互联网还不那么兴旺时,我拜访一位计算机专家,他就对我谈到了隐私保护的问题。当时,这个问题在欧美国家正在热烈讨论。我和那位专家的一致意见是,这个问题要想让中国人足够重视,还得好几年。

现在十年过去了,隐私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在大家看来,商业公司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过。当然,这和政治背景有某种联系,不多说了。

像QQ这样被指为窥视用户隐私的行为,在某些国家,完全是致命的,一旦被证实,企业可以一下子就完蛋了。但在中国,却远非如此。也算是不光彩的行为,但真正在乎的人,其实不多。

在计算机世界以外,公民隐私权被侵犯也是家常便饭。孕妇生育出院以后,就会接到众多婴儿用品商的推销电话。医院泄露了孕妇的电话号码。刚把一笔钱存到银行,就接到介绍理财产品的短信,显然银行不但是银行,还充当了信息媒体。种种类似情况,实在为数甚多。

市场经济的功能,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在某个社会中,何种企业能取得成功,完全取决于消费者有什么样的需要和偏好。

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们非常重视隐私权,企业稍有侵犯就引起轩然大波,强有力保护隐私权的企业自然会胜出。如果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对隐私权不太在乎,宁愿为了免费或者其他小利而放任自己的隐私被人侵犯,那些在保护隐私方面投入巨大的公司就没什么优势,而那些通过搜集用户隐私来盈利的公司却能得到利好良机。

中国社会看来属于后者。实际上,在中国,隐私这个词都算是新词,刚刚开始传播。让人们愿意为了保护隐私而付费,确实不容易。在这种市场背景下,腾讯这样的公司一路做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我也不赞同政府推出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这种事情,市场完全可以解决。解决办法就是,愿意保护隐私的,承担相应的成本,拒绝那些免费的服务。不在乎的,尽可以继续使用时刻窥视你隐私的免费服务。

但是可以预计,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的隐私的。这个趋势是无可动摇的,区别只在于进展的快慢。这就又可以看出腾讯此次举动的风险所在。

在众目睽睽之下,QQ和360大打出手,势不两立,短期内腾讯几乎会完胜。但这次轰动一时的争斗,只会让腾讯一直在窥视用户隐私这件事广而告之。不在乎的人当然可以继续用,但在乎的人就会另有想法,甚至从现在就开始准备对策。

由于未来的趋势必定是人们越来越重视隐私,因此,腾讯就此开始走下坡路,并非没有可能。有劣迹的人,想要博得人们的信任,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我不知道腾讯在未来需要花费多少资源才能去除用户头脑中对他的固有印象。

至于我个人来说,从360大肆揭底以后,就立刻卸载了QQ,所以,后来的势不两立,也就不再能影响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