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的评论大体把中国这种“弱势蔓延”的心态归咎于收入达不到预期、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生活压力大、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都是有一定根据和道理的,但最主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归纳到缺乏制度与法治保障。一个公正、公平与均富的社会,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一个有法治保障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自己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抱持“弱势心态”的人群自然会大大减少。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法治不彰,穷人可能被富人欺负,富人的财富可能被权贵鲸吞,权贵则可能被更大的权贵折磨与玩弄,最大的那几个权贵被“民意”折磨,整天担心被人民清算……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弱势群体”,又同时会被更加“弱势”的人认为是 “强势群体”。

作者:杨恒均

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论坛》杂志以大篇幅报道官场“弱势”群体画像,描画“弱势”心态在中国蔓延,引起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统计数据显示:73.5%的网民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公司白领有57.8%,知识分子的比例是55.4%,就连天之骄子“党政干部”,也有高达45.1%的认为自己属于“弱势”。

就在昨天,我这个“弱势”遭遇了更大的“弱势”,引起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网络风波。我带82岁的父亲去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打针(广州只此一家),感觉他们的排队程序不合理,弄得父亲和一群中年人一起等了好几个小时,体力不支,就去问护士:“为什么等这么久?”,结果她立即回了一句:“大家都在等,你没看到?”这让我挺生气的,虽然她态度马上有改变,我们也没有争论,但我还是把我对护士的“生气” 发到了微博,结果竟然有十几位网友指责我“欺负弱势”、“不换位思考”,甚至上升到“恃强凌弱”,我一看,坏菜了,还是删掉吧,再这样辩论下去,我都快成 “特殊利益集团”了。

我当时之所以会生气,正是因为觉得82岁的父亲是弱势,医院一点也不考虑这种不合理安排(不是先来后到,而是全体一起看病,一起打针,先来的都得一起等到最后),才理直气壮,可怎么也没有想到,我的气还没有撒出来,那个护士就成了护士这个弱势群体的总代表……

这是关于我82岁的老爸的故事,还有一件让我郁闷的事是关于我18岁的儿子。如果用中国目前的标准去划分澳大利亚的“弱势群体”,毫无疑问,新移民尤其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肯定是最大的“弱势群体”之一,除了少部分贪官污吏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一穷二白”来到澳洲的,和澳洲当地有地有房的白人没法比。这种“弱势”心理使得澳洲华人加倍勤奋与努力,付出更多的代价去建家立业、发财致富,可喜的是,绝大多数还真的在经济上取得成功。

但即便有了成功,那种“弱势心态”依然存在,尤其反映在对子女的要求上。说好听点,就是对孩子严格要求,希望他们好好学习,说白了,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要读最热门最赚钱的专业,进入主流社会认可的热门行业。我当然也不能脱俗。好在儿子成绩相当不错,要考取最好大学的最热门专业也不是问题,可是,在考试前不久,他突然向我们宣布,他的理想是去开飞机……

各位,在澳洲这样的地方开飞机,工作不但没有保障,而且仅仅培训费就将近十五万澳币(相当于100万人民币),再说,你看世界上有哪一个富翁是开飞机发财的?可是儿子很明确地说,这是他的passion (强烈爱好)。我想告诉他,爱好能够养家活口吗,爱好能……我突然意识到,儿子的心态已经与我的“弱势心态”不同了。实事求是的说,在澳洲这个地方,即便不去当医生、律师和商人,恐怕也不会没饭吃,也不会流落街头,或者就成了“弱势”,在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的社会,跟着感觉走,追寻理想,变得也轻松多了……

在澳洲,你要在老板和工人中明确划分“强势”与“弱势”还真有些困难。你当老板雇佣工人,按说够强的,可国家的各种法律和规定,让你在同工人打交道时,往往处于“弱势”。工人呢?却得到很多保障,有国家强制老板提供的,也有国家嫌老板做不来而征收税收进行再分配,用之于工人的。你要说老板不好当吧,可别忘记,老板是纳税大户,很多时候拥有更大的发言权(通过自己的金钱控制的媒体与代言人等),更重要的是,法律保证他们拥有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我们大家可以记忆的这几十年里,你什么时候听说过澳洲的富人被剥夺过财产?中产阶级被人抄过家?老百姓的房子被人强制拆迁过?

海内外的评论大体把中国这种“弱势蔓延”的心态归咎于收入达不到预期、贫富悬殊、社会不公、生活压力大、个人权利得不到保障等,都是有一定根据和道理的,但最主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归纳到缺乏制度与法治保障。一个公正、公平与均富的社会,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一个有法治保障的社会,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自己的主人,也是国家的主人,抱持“弱势心态”的人群自然会大大减少。没有一个好的制度,法治不彰,穷人可能被富人欺负,富人的财富可能被权贵鲸吞,权贵则可能被更大的权贵折磨与玩弄,最大的那几个权贵被“民意”折磨,整天担心被人民清算……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弱势群体”,又同时会被更加“弱势”的人认为是 “强势群体”。

在西方社会学的语境中,“弱势群体”只是指那些社会边缘人如流浪汉、妓女、长期失业人士等等,早就不再把工人、农民或者小摊小贩当成“弱势群体”了,“弱势群体”始终占人口中很小的一个比例,成为大众关注与救济的对象。可到了我们这里,这“弱势群体”竟然占了绝大部分(算起来会不会有七八个亿?),连得天独厚的党政干部,都有将近一半自认“弱势”。一个“弱势”充斥的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的稳定与和谐吗?当“弱势群体”的队伍日渐壮大,“强大”到接近百分之八十的时候,那些“强势群体”还强得起来吗?

2004年我从国外回到中国,写了“致命些列三部曲”,其中《致命武器》无疑是代表作。这是一本把“弱势群体”(农民工,小说中选用当时的说法“盲流”)与国家安全联系起来的通俗小说,常常写得我泪流满面,而书中所使用的有关“弱势群体”的故事,都是从新闻上搬过来的,无一编造。那是从事国际关系与国家安全工作近20年后,我第一次猛然意识到,威胁这个国家、危及中华民族、损害中国人民利益的最“致命武器”不是什么外国人的飞机大炮,不是西方的间谍特务,而是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弄出了的这么大一群“弱势群体”……

这本书受到读者普遍好评,后来才知道,早在上网的同一年,已经上达天庭,多少对当局改弦易辙,多关注农民工起了某种程度的促进作用。只是,我没有来得及告诉我一辈子都处于“弱势”的母亲。母亲离开后,翻看她留给我的遗物,发现了这本她老人家翻烂了的《致命武器》,以及她写在封页里的留言:“2006年6月8日……如果在政人员看了可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人民有好处。”

母亲的这句话,我会印在新书的封面上,来自“弱势群体”并一生都没有走出“弱势”的母亲,始终对“弱势群体”充满了同情与支持,在这个通货膨胀的时代,一切货币都在贬值,只有母亲留给我的这种与弱势群体站在一起、为公平与正义而呐喊的信念与勇气,是比任何金银财宝都坚挺的“货币”,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危机。

我们弱势但不自暴自弃,我们坚韧且充满激情地去面对与改变中国人的“弱势”,在此,我愿与诸位再次分享我的座右铭:三种简单但又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不堪忍受的悲哀!(罗素)

杨恒均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