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过,房子的问题,没有解决,只有纠结。这只是一个方面,对于普通人在而言。
  另一个方面是,公务员的房子,反之,没有纠结,只有解决。
  福建上杭县的经适房,申请名单中87%为公职人员,正在引起关注。官方回应称,名单都初步核实,符合条件,公布出来,就是要接受监督。这是公务员的房子“没有纠结,只有解决”的一例。
  这几天媒体又报道,四川省简阳市的公务员住房团购,每平方米价格比市场价便宜20%多。这是“没有纠结,只有解决”的又一例。
  其实,这一例又一例,都是一种类型。公务员的房子,解决起来门道多得很。踊跃抢得经适房,上杭不是首创;低价团购住房,简阳也非先例。还有“委托代建”、“定向开发”、“集资建房”、“公务员小区”等等形式,一起“解决”着公务员的住房问题。

  上杭经适房分配中,有公务员申报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标准,足以戳穿“初步核实符合条件”的鬼话。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固然“符合条件”,但“核实”了没有呢?公务员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这不是骂政府克扣工钱么,政府何时如此薄待其工作人员?
  弄虚作假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即使“仔细核实”且“符合条件”,为何公职人员要占到申购经适房的八九成。如果公职低收入者不能占到全社会的八九成,而申购经适房占到八九成,这不同样是一种占位抢夺?将这种抢夺行为公布出来,与其说是“接受监督”,不如说是“公行不讳”吧。
  然而,这些发生在县级地方的经适房抢夺与住房团购,虽然令人对公务员抢夺无可奈何,但在公务员系列里面,级位只属基层,掠获也不可谓多。你说这些县级地方公务员过份,他们恐怕也备感不平。近几年,媒体报道过的权力部门房屋福利,有市场价每平米3万元的地段机关团购以6千元获得的,有市场价每平米5万元机关集资建房仅4千元的,那又是多大的差价,多大的回报?这样的机关,名头响,级别高,难道不更令人愤怒!

  自上世纪90年代末房改以来,福利分房已被明令禁止,保障房建设由低收入者申购,一般人住房通过市场购买。但实际来说,普通人越来越不能承受房价之高,公务员住房则福利成分仍在,既能获得市场化后的房屋产权,又能通过各种办法享受福利化价格。
  在中国,权力、权力部门、官员、公务人员,即使以市场价格来购买房屋,其购买能力也在普通人之上,这不仅是因为其阳光收入高于平均水平,还因为其灰色收入非常人能及。而制度既无以解决其收入的灰色或直言之不法部分,还给予住房上的福利,使权力的回报更为可观。
  公务人员的福利不仅体现于住房上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项改革都在推进,普通人的福利保障水平实际上降低,住房、医疗、子女抚养与教育等等,都变成了重大社会问题,而公务人员不仅住房有解决之道,医疗仍实行特殊保护而非纳入医保,就连子女就读的“机关幼儿园”也会有财政补贴。

  “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正在落实,它没有在市场改革中的消失,也没有趋向于减少,而是更加明显,更加合法化,权力阶层的自利性加强了。无权的,市场化;有权的,福利化。福利的双轨制在权力与身份基础上建立并固化下来,纳税人权利、阳光财政、官员财产公开、公民监督等基本制度配置迟迟未能推进,权力与身份还开始进行遗传,在公职招聘与官员选考中越来越多地看到“官二代优先”。由此,整个社会对权力者产生了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感。
  利益分配深刻变化。福利权力化在变福利为权力的专享,权力福利化在加剧人们与权力的对立。私利成为人们对权力行为的一般推定,仇官心理已经日常化了。冲突的种子就这样埋伏下来,愤愤不平成为一般的情绪背景。

                              2011.1.15

    

Behind the Great Firewall? Click here to create a Psipho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