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知

幸有陳雲老師,近年多了人為中文解毒。但我有時懷疑,中文的毒解得清嗎?

近日天氣寒冷,每天收音機的天氣報告,最後總要補上一句:「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健康,市民應小心保暖。」「天氣寒冷可能影響健康」是甚麼中文呢?明是英文翻譯過來的廢話,「乜乜可能導致/影響乜乜物物」只是為免責而設計出來的廢話,市民凍死了,電台不用負責,真要好心提醒大眾,何不說「天氣寒冷,保重身體」?至少聽來更有人性。「小心保暖」也用得不好,因為「小心」有歧義,我初聽還以為要「很小心謹慎去保曖」,還在想「不小心保暖」或「保錯了暖」會有甚麼後果,細想才領悟,那是「小心」身體那個意思,何不寫成「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市民應多加保暖」不是更好嗎?

 

昨天跟同學討論專題研究,其題目是「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真係睇到頭都大,這不是強姦中文是甚麼?不用翻查已知道那是英文硬譯,真去查一查,就肯定是「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 for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的硬譯。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對「生產者責任計劃」,waste對「廢」,真是譯得「精準」啊!!!但想深一層,「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是不是指,有些廠商專門生產沒有用的電器電子產品?

「廢」有歧義,把waste譯成廢是懶於思考的廢。試想,此計劃屬「污者自付」,即棄置電器者須支付處理費,但棄置電器及電子產品,不一定因為這些產品「廢」(無用),可能只是過時而已。你說「廢物生產者」(英文waste producer就清楚沒問題)還勉強說得通,因為「廢物」的意義非常清晰,但「廢電器」究竟是無用的還是棄置的,則說不準,而無用也不一定要棄置。譯成「電器電子產品棄置責任計劃」甚至「棄置電器電子產品徵費計劃」不是很清楚嗎?「棄置責任」、「棄置徵費」就表明誰棄置就得負責任或付費,要把「廢」、「者」譯出來嗎?像這些廢中文,又何時有「廢中文生產者責任計劃」來罰他們款呢?

特區政府的行文早為人詬病,陳雲老師也批評得夠多,本不欲獻醜,但這個翻譯實在看得人眼翻。不幸的是,特區政府的中文給人批評至今,尚未看過任何改善,即使有人指出其荒謬處,也看不到有何更正。不知那是面子問題,還是帝皇心態,好像老子喜歡怎樣強暴中文也行。好吧,那請便,但請勿常把「愛國」掛在口邊,把中文寫成這樣,要中文成為外文的奴隸,怎好意思說國民教育?

 

要翻墙? 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