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革命的弔詭 .劉雲龍
埃及革命蔓延到伊朗,數以萬計民眾聚集德黑蘭自由廣場,高喊「獨裁者去死吧」。二月十四日,反對者與警方衝突造成多人傷亡,兩天後反對者與政府支持者再起衝突,混亂情景有如三十二年前伊朗革命再版。


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價格上升,讓巴列維王朝統治下的伊朗成為了世上最富裕國家之一,但也加劇了伊朗貧富懸殊和通貨膨脹,大量赤貧農民從農村流向城市。巴列維王朝則被視為油價上升的最大得益者,政府的貪污腐化、王族成員的揮金如土,加上當局利用秘密警察實行獨裁統治,令社會不滿情緒瞬間累積。

巴列維王朝的親西方、親美傾向,以及對伊斯蘭文化的輕視,也觸怒了民族主義者和伊朗穆斯林。一九七八年伊朗爆發一連串反對巴列維王朝的大規模反獨裁示威抗議和罷工活動,示威者來自各階層和不同意識形態,包括中產階級團體、共產主義組織,及不同主張的伊斯蘭教派。一九七九年一月巴列維被國內暴烈的抗爭迫使流亡海外,而在國外流亡十五年的伊斯蘭精神領袖霍梅尼則回到伊朗,受到數以百萬計民眾夾道歡迎。

霍梅尼返回伊朗後,立即展開原教旨主義奪權行動,並在同年底成為了新成立的伊斯蘭共和國的最高領袖。諷刺的是,當初很多反獨裁者的美麗憧憬,在霍梅尼掌權後並未實現。霍梅尼建立的神權政體,一度將伊朗帶到更貧窮境地,其專制獨裁以及對異端和異見者的迫害,被認為更甚於巴列維,而對女性權益的剝削,更是巴列維王朝所未見。■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需要翻墙软件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caonimaaiziyou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