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买上了楼,住不起房

春节回老家、山东中部的一个经济强县,家乡正红红火火的搞新农村建设,据在建委工作的亲戚说,我们还是试点县。跟乡亲们交流后,感觉现在的“让农民上楼”运动,问题不少。

我们村挨着县城新城,去年步西边几个邻村的后尘,盖了十余栋楼,部分村民买下房子,春节前喜气洋洋的搬入了楼房。初一拜年,听搬入楼房的乡亲们聊天,住楼房好处多多:干净、暖和、孩子们有独立的房间。第一批买房的,小产权房单价一千出头,据说后边的要涨到两三千。没有第一批买房的人,后悔不迭。

初二邻村的姐姐和姐夫来做客,他们村楼盖的比较早,买楼的村民一年多以前就搬入楼房。但今年过冬的时候,很多村民搬回老的平房里边,原因很简单——烧不起暖气。周边几个建楼比较早的村子,也有不少村民因为烧不起暖气费,而搬回原来的平房里。而我们村的新楼,今年是免暖气费、据说明年减半征收。不知道两年后,是不是也会有人因为交不起暖气费而搬回来。

住楼房和平房,在费用方面有显著的差别。住老的砖瓦房,水是用村里的自来水,不用交水费;而楼房上的水是市政供水,每吨2块钱。一个月差别月50元,一个冬天200元。平房可以用一个火炉完成取暖做饭的工作,一个冬天4个月大概用一吨煤,约1600元。楼房独立供暖的话,一天烧暖气约30元,烧120天,费用是3600元。做饭用燃气,一个月50元,则一个冬天消耗200元。粗略核算下来,住楼房比住平房,一个冬天要多花费2400元。2400元接近一个普通家庭的月收入。年轻人或许负担的起,老年人却是无力承担,所以买房的多数是60岁以下的村民。

更大的问题是买了房子,没了饭钱。周边几个村庄的楼房,都建在原来的耕地上,村里的耕地已经差不多都卖给政府搞开发建设,村民们没有了农田粮食蔬菜只能买着吃。卖地得来的钱,人均好几万(以每亩四五万的价格,卖掉了永久的生产资料)。有的人用卖地的钱买了房子,或者买了汽车。

而年长一些的村民多数没有买楼,手里握着卖地的钱当饭钱。把钱花完之后,只能靠子女养老。六七十岁的村民,一般孩子有三个左右,可以靠子女养老。但对于四十、五十岁的人来说,最多只有两个小孩,如果靠子女养老,未来孩子的压力会很大。现在买了楼,住上了楼房,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支出,生活成本比住平房有了明显的增加,又没有耕地、需要买着吃。当他们逐步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他们靠什么取暖、靠什么吃饭、靠什么养老?虽然农村也已经在建设养老保险的体系,但因为投入较少,只能作为一个补充。

如果以把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卖掉为代价,这样的新农村建设,势必为将来埋下巨大的隐患。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摇头:地都没了,将来大家都吃啥?

(二):放高利贷,一个新行业的兴起

回家老家一趟,发现一个行业突然火了起来,大家聊天的时候都在谈论它:放高利贷。比如,姐姐家的侄子,放弃了自己的运输生意,去给人当打手放高利贷,跟同伴们都剃着光头,穿着一色的深色西装,打着领带,开着小车,隔三差五出去讨债、夏天能看到他们身上的纹身。有公安局的民警,帮人放高利贷,被坑了几百万没办法还钱只好跑掉了。高中同学的玩伴,掌握两个亿的放贷资金。初中同学搞建筑,手里有千把万的资金也想放贷,问我有啥好的项目可以注册公司,通过纳税建立保护伞,再去通过放贷赚钱。原来在社会上打打杀杀的人,大部分都参与到这个行业里边。日子过的远比以前红火。

放贷的利息,少则三五分,多则1毛或者1毛5。听乡亲们说,几个做小生意、开小工厂的人,借贷后就彻底的垮掉了。也有借贷的人受益:有个出租车司机,通过送礼让人担保,借了200万,送礼花了20万,钱到手后,就带着老婆孩子永远消失了。

都在热衷于通过钱生钱发财的时候,实体经济堪忧。

(三):重工业依赖症

这些年家乡经济发展迅速,GDP在山东省的县域经济中排名前三,有国内最大的棉纺企业,有十来家上市公司。民间资金也很充裕,很多钱在找出路。在实业领域,大家不约而同去发展重工业或者化工产业:上火电、煤化工、电解铝、造纸、锂电池。好处是GDP上去了,县里的税收上去了,解决了就业问题;坏处是水和空气变差了,环境被污染了。某些企业老总的理念是,国家限制啥,咱们发展啥。限制意味着准入门槛的提高,但我们不缺钱,可以跨过门槛,进入之后就可能意味着大市场和高利润。

到目前为止,这种策略是成功的,重工业上规模快,创造产值高,搞电解铝、煤化工的企业,这两年都获益颇多。盲目上马的不良后果也在逐步的显现。有家企业造纸起家,前两年进入风电整机领域,既制造整机,又自己建风电场;在风机方面,宣传说有包括变流器在内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但到目前为止,风机只能卖给自己的风电场,只能自己生产卖给自己。如果产品确实有竞争力,应该不是这样。

有企业听了几个北京来的博士宣传,上生产线,做锂电池,投入上亿资金,没产生一毛钱的效益。春节前有另外一家企业上马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据说技术更先进,可以做到充一次电跑300公里(但如果不讲试验条件、像国内某些整车厂为宣传做试验一样,把后座上装满电池,现在的锂电池也可以跑500公里)。在上马新项目的时候,容易被人忽悠。

通过发展重工业,家乡成为山东的经济强县。下一步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否摆脱对重工业的依赖呢?家乡的电视台放领导讲话,讲经济结构调整,能向啥方向调整呢?

相关日志

更多翻墙方式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CDTcaoni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