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咏红
来源:联合早报

中国东北年轻女孩王圣淇24岁当上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的消息,最近让中国的互联网再次掀起一场对“官二代”特权谋职现象的讨伐。揭发此事的网民爆料称,王圣淇的副院长级别属于副处级,一般人升到这个位阶要费9年时间,王圣淇只用了2年,原因是她有一个当市长的爸爸。舆论压力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在网站上作出澄清说,学院的出发点是加大对高学历和海归人才的使用力度,王圣淇虽然年轻,却拥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士与牛津大学硕士学位,任命过程符合程序与政策等。只是,舆论最关注的一点大学没有解释,即王圣淇是否确是外传的市长女儿?

至今,当事人与学校都没有直面说明她的家庭情况,但是经时间发展与各路媒体查问,对网民来说,王圣淇“官二代”的身份已然是事实。可以想象网民的愤慨。大学能够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原本是好事,然而当现实中许多真才实学者都未必得到机会时,24岁就当上副院长,引起质疑就难以避免。这类事情曝光得多了,像重庆永川的“80后局长”,“我爸是李刚”等话题屡屡出现,伤害的是社会大众,尤其是年轻知识群体对社会公义信任。对于同样属于20多岁,正开始职场竞争的年轻人来说,看到同龄人“子凭父贵”轻易谋取好职务,对他们来说,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中国政府其实并不讳言社会现存不公不义的问题,《人民日报》本周发表署名“任理轩”的长文《理性看待当前的社会公正问题》,就坦承由于中国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社会不公”,文章并列举了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垄断行业高额利润、个别领导干部权力寻租等问题,又说“虽然在经济社会转型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人们对之心里有些看法、嘴上有些怨言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党报文章的重点是在“理性”二字,提出“社会公正问题凸显与人们的心理期待紧密相联”,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期待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水涨船高,在一定条件下心理期待会超越社会发展步伐;再者不同社会群体的心理期待不一,不同期待交织在一起,都会使社会公正问题凸显。文章提出的解决之道,首先要做大蛋糕,此外政府要承担主要责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为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制度保障。坦白说,这篇文章承认了许多问题,其主旨应该不是为执政者开脱。有些决策当局也已经在推动,例如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农民工收入待遇等。但是文章避开了一个造成社会不公观感的重要因素:即利益集团的膨胀与日益常见的世袭特权现象。

利益集团与特权世袭,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关联的课题。其实,它们都不是新近出现的现象,但随着近年经济的发展,情况似乎更为凸显,这首先是特权带来的具体利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其次是庞大统治集团里,越来越多成员能在官场网络的直接或间接支持下,让家属都能便捷地进入体制,或分享其中的利益。中层官员的后代神速升官,这是一般人看得到的特权效果,对年轻人的心理产生直接冲击;至于更高层面的利益,很多人也会由此发挥想象。

官方媒体评论社会不公,独未提到这类特权,可见这是高层最不容易应对的环节。但至少要有意识地逐渐使之消除淡化,加强权与利运作的透明度,让民众看到改变的希望。否则随着社会期待的“水涨船高”,理性看待社会公正问题将更难。事实上,如果有一个公开程序,让王圣淇接受公开竞争,这名牛津大学硕士或许能展示她能力如何超群。目前,当局是以不为所动作为应对,并对爆料的网民进行“跨省慰问”,似要让此事不了了之。倘若如此,网民心里的不公账本上,又将记下另一条账。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wangluoziyou2011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