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在今天报道:奥巴马总统将任命商务部长骆家辉担任下届驻华大使,以接替即将任满离职的洪博培(洪博培也是下届总统潜在的侯选人)。

我认为这项任命是明智的:骆家辉是美国久经历练的华裔政治家,对中国及其历史更为了解。但我不想就骆大使在任职期间能取得什么样成果展开联想,而是想谈一下这个故事的另一面:美国政府即将任命华裔人士担任其海外最具声望的职位之一。“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猜你会这样说。的确如此,非白种人在西方世界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得任用不是最近才有的事。但正如@niubimentioned在推特上所说:中国政府什么时候才会任命一名老外担任驻外大使,无论哪个国家都好?在推特上还有另外一种观点(@shanghailaine言论 ):老外除了不可能担任中国的驻外职位,也通常不会接受为“真正的中国人”。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话题:无论外国人在华居住多久,亦或中国话说得有多流畅,他们永远是“老外”。可试举一例:我曾经时不时就“外国人能否加入中国共产党”进行询问,回答大多含糊其辞:“我想不能吧”,“估计可以,但会很困难”。如果一个外国人想成为中国公民,要该怎么办到?既使外国人成为了中国公民,持有中国护照,人们会认为他(她)是一个“中国人”吗?

无可否认,中国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案例,因为要成为“中国人”不仅意味着国籍,还有种族障碍。我来自加拿大,它由大批来自盎格鲁萨克逊国家的移民建立,但今天,它的众多公民来自印度、中国,越南和巴基斯坦。与中国不同,加拿大不牵涉到种族问题。如果一个长着印度面孔的人告诉我他(她)是加拿大人,我一点也不奇怪。但如果说他们是中国人,我估计会大摇其头。无疑,中国人之间有着更紧密的血统联系,而一个外国人往往难以深入到这个层面。抛开这个不说,当最终,老外们成为中国公民,会受到和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一样的对待吗?会得到同等机会吗,一如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人被看作真正的加拿大人?

在短期内我感到不乐观。就个人经历而言,我曾先后在大陆几家公司工作,既有国企,也有私企。但无一例外总有碰到玻璃天花板的感觉。在中国,人们欢迎老外们来贡献才智,但从来不会被完全信任而委以重任。那时我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不太在意这些。学习语言,寻找乐趣,我享受居住在中国的生活状态。但几年过去后,我越来感到困扰,我想安定下来,在一个地方工作,有向上提升的机会,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也顺理成章地获得更好的薪酬待遇。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我想被更加正式地加以对待,而不仅仅被看作一个说着英语的外国面孔,跑来跑去。当然,中国的私企,大部分是外资公司,还是会提供向上升迁的机会,但在中国人的企业里,则少之又少(他们是企业中显而易见的大多数)。

       就大中华区而言,这并非惯例。产生这种差异,有明显的原因,让我们拿香港进行下比较: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是香港的行业旗舰,它现在的行政总裁是汤彦麟(Tony Tyler, 此君生于埃及,长于英国;监管金融市场的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属于政府的法定组织,它的主席韦奕礼(Martin Wheatley也来自英国;香港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兰桂坊的创建者盛智文(Alan Zeman)来自加拿大;应家柏(Winfried Englebrecht-Bresges)来自德国,是最赚钱的香港赛马会行政总裁。我还可以列出更多这样的人来。时至今日,在港外国人依然占据着港资公司的高阶职位,掌控董事会,甚至在政府担任要职。去年底,一名外国人获选南区议员(1),说明在港外国人可以得到进行投票的中国人的尊敬和信任。

甘茜莲Cecilie Gamst Berg)在香港电台主持一档流行的播客节目“广东话看透透”(2),她讲了一个事实:获得香港居留权的外国人可以获得“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这是香港人进出大陆的实质上的长期签证。当外国人获得了这些许可,他们就被视作真正的中国人。举例来说,不允许外国人住宿的旅馆必须接待持有香港身份证和香港护照的白人。至少从国籍来看,他们是真正的同胞,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当然,香港有着与大陆很不相同的历史。但现在,它是中国的一部分,令人感到振奋的是,现在港人不再对居住在这里的外国人抱有根深蒂固的猜疑。香港人与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人们一道生活工作;有时老外是老板,有时老外是下属,但我们都一起工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有同等的机会。我认为中国在近期内还不会效仿香港。他们对外国人的猜忌来得太深。但这实质上是对这个国家的损害:不仅无从获得有价值的不同观点或视角,而且也无法创建一个有竞争力的环境,以吸引其他国家最好最优秀的人才来中国长期生活和工作。

1.  能查到岛区,和南区,但查不到南岛区,求知者教我。

2.  自己瞎翻的。不知道原节目有没有中文名称。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wangluoziyou2011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