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之戰啟示錄
利比亞之戰的特色,就是它充滿了偽善和權力的算計。戰爭的真相也許永遠都是輸家。


戰爭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真相。利比亞之戰的真相,從戰情到戰爭的動機,都是遍體鱗傷的受害者。

西方領導的聯軍究竟是正義之師還是侵略的鐵蹄?卡扎菲到底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暴君,還是保家衛國、抵抗列強的人民領袖?這一刻的新聞都沒有黑白二分、斬釘截鐵的共識,而只有各說各話的版本。但更深層的理解,則是一個充滿了道德曖昧的灰色地帶。

這樣的灰色,就像新約聖經《啟示錄》那匹灰色的馬,「騎在馬上的、名字叫作死.陰府也隨著他.有權柄賜給他們……」這匹灰色的馬走進了國際權力的競技場中,帶來震撼,也掀起了全球權力板塊的移動。

利比亞之戰的特色,就是它充滿了偽善和權力的算計。一馬當先的法國曾經和利比亞如膠似漆,總統薩科齊的政治獻金不少就來自卡扎菲,也曾經是卡扎菲的座上客。更傳奇的是聯軍空襲的戰機不少就從意大利的機場起飛,而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的淫亂派對,往往是卡扎菲派出美女「壓陣」。但不旋踵間,法意兩國都成為攻打利比亞的急先鋒——似乎要以今天的強硬,來漂白昔日的黑幕。難怪利比亞會認為,西方都是恩將仇報、兩面三刀出賣了朋友。

當然卡扎菲自己也是兩面三刀,他從來都不是天使。對反對派來說,他是冷血的魔鬼,屠殺了多少老百姓。西方社會更不會忘記,他在一九八八年所發動的泛美客機的恐怖襲擊,導致兩百多人死亡,史稱洛克比慘案。卡扎菲雖然後來為此道歉和賠償,並歸罪於手下,但沒有人會相信這樣的謊言。

美國也急於擺脫謊言的歷史陰影,奧巴馬介入利比亞之戰,從一開始就要避免出師之名是謊言的指控。昔日伊戰以伊拉克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的謊言為藉口,後來被揭發,讓美國在全球的顏面盡失。奧巴馬向全國演說,企圖將利比亞之戰與伊拉克之戰分開,說出兩者性質的不一樣,也想說出自己與布殊的不一樣。

但利比亞之戰和伊戰的核心價值,其實都是回歸美國歷史上「替天行道」(Manifest Destiny)的論述,強調美國在對外關係上不可迴避的責任,以及道德上的自我期許。不管是否有具體利益,都要呈現美國制度優勢和價值優勢。

也許美國對外戰爭的道德曖昧,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美國不少史家認為: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最後一次黑白分明、正義與邪惡完全對立的戰爭。這是歷史的絕響。但之後美國介入的所有戰爭,都充滿了道德上的曖昧,都有不斷被挑戰的灰色地帶。從韓戰、越戰、伊戰、阿戰,都是如此,更不要說這次利比亞之戰,都有太多「機關算盡太聰明」的痕跡。戰爭的真相也許永遠都是輸家,但這次戰爭的贏家,則肯定是西方的軍火商和坐享油價飆升的俄羅斯。■

邱立本 Asiaeditor@gmail.com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wangluoziyou2011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