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的博客

这两天一条从北大传出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人民网报道说,今年5月以后北京大学将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进行学业会商的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主持这项工作的北大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表示,会商工作以关注学业困难的学生为主,同时会商工作也会关注一些思想偏激的学生,主要是因为有些学生经常夸大学校工作的一些细微漏洞,“比如动不动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

 

从我看到的评论来看,对北大这一举措几乎没有赞成的。我认为,这条措施无论出自哪一所大学都没有出自北大那样的令国人吃惊和失望。因为在中国教育界,没有一所大学比北大更具有包容精神的传统。众所周知,北大早在上世纪初因为奉行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得北大成为了中国学术界乃至中国思想界的一座丰碑,同时具有着一种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辜鸿铭,这些学术见解、世界观迥异的人物都出自北大,这是中国现代史上多么令人骄傲和惊异的现象啊!

 

然而今天的北大却推出了一个拒绝学生“思想偏激”的措施。第一个问题是,“思想偏激好不好”。我的答案是,当然不好!“偏激”这个词明显就带有了贬义,已经做出了判断。在一个理性的社会,无论思想偏激还是行为偏激都不值得提倡,但问题是“因为食堂饭菜涨两毛钱就批评学校”是不是属于思想偏激呢?如果这都属于思想偏激,可能没有多少不偏激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屡次提到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在北大连批评两句食堂就属于“思想偏激”了,那谁还敢说话?谁还敢监督政府?连中学生批评两句食堂的饭菜和价格也不会受到什么处分吧?真不敢相信,那个令国人骄傲了一个世纪的北大,今天思想保守落后到了这种地步吗?相反,我觉得北大的这种学生管理思路“很偏激”。

 

第二个问题是“思想偏激该不该被包容”?我的答案是,当然应该!请注意,是“思想偏激”不是“行为偏激”。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思想无罪”是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伦理和基本秩序。法治社会里哪个国家都没有“思想罪”一说。也就是说,任何思想,你只要没有付诸行动都是无罪的。所以一切制度都只能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可能也不应该规范人们的思想。正确的思想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比如教育。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应该是服从多数人,尊重少数人,宽容个别人的。曾经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的北大,曾经是五四运动发源地的未名湖,曾经造就了那么多杰出人物,今天何以如此呢?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很难跻身世界名校前列?我想原因很多,但是缺乏个性和思想独立必定是原因之一。今天北大尚且如此,何论其他。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70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