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究竟被誰拋棄
卡扎菲對群眾又愛又怕,他的小說選早已為自己的命運埋下伏筆。


很少人知道,中國的長江文藝出版社二零零一年曾翻譯、出版過一本一百多頁的《卡扎菲小說選》,當年的印數是五千冊。在《逃往火獄》一文開頭,卡扎菲直抒胸臆寫道:「我愛群眾,就像愛我父親一樣;可我又怕群眾,也像怕我父親一樣——在一個沒有政府管轄的貝杜因人的社會裏,有誰能阻止一個父親對他的一個兒子進行報復?」如今,被稱為「狂人」的卡扎菲,逃不出墨菲定律的夢魘,他又愛又怕的群眾,不堪忍受他四十二年的獨裁統治,起來抗議示威,進而組成革命軍,點燃內戰烽火。

卡扎菲對群眾的又愛又懼,卻並不妨礙他動員、利用進而控制群眾,維持其長期統治。一九七三年五月,卡扎菲仿效當時的中國,提出「伊斯蘭社會主義」,發動利比亞的「文化大革命」,停止執行一切法律,解散所有政黨,取消各級政府,直接軍事獨裁,還模仿毛澤東的《紅皮書》,將自己的「最高指示」和「偉大思想」印成人手一冊的《綠皮書》。

一九四二年六月生於利比亞南部費贊沙漠地區一個普通遊牧家庭的卡扎菲,童年最大愛好就是聽英雄故事,崇拜埃及總統納賽爾。一九六一年,卡扎菲進入班加西大學主修地理。後轉學至班加西的軍校,並在一九六五年畢業後加入利比亞陸軍。一九六六年,卡扎菲赴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受訓半年。回國後,卡扎菲成立了以中下級軍官為核心的「自由軍官組織」,積極謀劃革命大業,終於在一九六九年的軍事政變中如願以償,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長期以來,卡扎菲在國際上一直以激烈反美立場著稱。上台後不久,他即宣布將美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公司收歸國有。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一批利比亞民眾放火焚燒美國駐的黎波里使館。一九八一年、一九八六年,美國兩度以利比亞涉嫌恐怖主義為由轟炸利比亞。前一次擊落兩架飛機導致美國和利比亞正式斷交。而第二次對的黎波里和重要港口班加西市的空襲,造成七百多人喪生,包括卡扎菲的養女。一九八八年發生的洛克比空難事件,被認為是卡扎菲的報仇行動。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泛美航空一零三號班機成為恐怖襲擊目標,在蘇格蘭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二百七十人罹難。一九九一年,聯合國對利比亞實施長達十一年的制裁。

零三年伊拉克戰爭後,卡扎菲的反美態度發生重大轉變。他放棄反美立場,宣布對洛克比空難承擔責任,並對受害者家屬進行補償,更成為阿拉伯世界第一個要求緝拿拉登、並向美國九一一事件遇難者表示哀悼的領導人。他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把造核武器的設備送給了美國人,還以優惠的經濟協議拉攏西方社會。隨後,西方與聯合國取消了制裁。二零零六年,利比亞與美國恢復邦交。

可圈可點的是,卡扎菲在穆斯林世界積極倡導婦女解放。一九七八年,卡扎菲創辦的黎波里女子軍事學院,主張女人不要蒙面紗,可以和男人公開說話。二零一零年,卡扎菲用二十六年時間和二百億美元修建的一個巨型灌溉系統竣工,這個系統長達三千七百公里,可以從沙漠深處抽取地下水,有望把沙漠變成耕地,可以使利比亞從此不用再進口糧食。種種跡象表明,卡扎菲已經決定結束自己的瘋狂時代,給自己退下政壇鋪路,也給利比亞留些好的遺產。

可惜,歷史似乎不再給他機會犯錯。卡扎菲武力鎮壓茉莉花示威群眾,轟炸平民,引發革命軍反抗和國際社會的制裁。同樣在《逃往火獄》,卡扎菲寫道:「個人的暴虐是暴虐中最容易對付的一種,因為無論如何,他畢竟只是一個人,集體可以除掉他。」如今,一語成讖。■

(柴子文、白路)


回頁頂
網站導航 |
私隱政策 |
下載中文字庫 |
聯絡我們
亞洲週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Copyright (C) Yazhou Zhouka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yakexi1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