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北京市民排队抢购食盐

全国各地大多掀起“抢盐”高潮,抢不到盐的抢酱油,抢完了酱油抢海带。

“还有盐卖吗?”近日全国各地市的居民纷纷涌入当地各大小超市购买食用碘盐,不少超市的货架上盐已经被抢购一空。在网络上,这股抢盐风也劲头十足。

福岛核爆炸的阴影之下,谣言四起,全国各地,大多掀起“抢盐”高潮,抢不到盐的抢酱油,抢完了酱油抢海带,如此境况似曾相识。“非典时期”我们曾大抢板蓝根;甲流袭来,大蒜步其后尘。如今“震后”刮起新一轮“抢购风”,这并不难理解。

这次最为诡异之处在于“抢购”与“安全宣言”同时进行。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院长陈浩表示这次核爆炸远不及当年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当时都未对我们造成危险,这次更不用担忧;数据显示,我国食盐大部分是矿盐,海盐的量不会超过20%,海水污染不会影响盐供给;国家卫生部也在官网上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称碘不能吸收身体内除了放射性碘以外的放射性物质。

这些意味着,一方面这次核爆炸的辐射对我们影响微小,另一方面也表示即便有影响,吃碘盐也无济于事。

可为何抢盐还在继续,而且在不断蔓延?一是谣言的传播速度远大于真相的传播速度,这使得本来就焦虑的公众失去辨别能力;二是危机公关充斥在现实生活中,这次专家与官方的辟谣,是不是从“维稳”出发了?当政府有了公信危机时,我们对谣言的态度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三是权威的数据与资料显示总是要“迟到一步”,人家已经把盐抢了,再告诉人家没必要又有什么用呢?四是我们的从众心理严重,大家都在抢,那我也抢点,准没错。

如今,一个谣言造就的悲剧是:一觉醒来盐没了。要解决当前的“抢盐”问题,其实仍需从解决公众心中的恐慌入手。正如网友所言:咱抢的不是盐,是“慌”,有备无患嘛。在这样的境况下,仅仅停留在“抢盐没必要”、“辐射没那么大”、“吃碘也不能吸收辐射”的言论已经无济于事了。

解决恐慌的不二法门是信息完全公开透明,但如今已经“迟到”了。但这也并非毫无对策。其实,只要我们理性地想一想,核辐射来了,最该焦虑的应该是日本,人家都未曾见抢购现象,我们猴急什么?

谈到这,说的就是国民素质了,日本核爆炸后,让我们对他们的国民素质汗颜,但我们的国民素质不如日本,这又不能怪罪我们的国民。这次,一方面是一些商家的无耻炒作,毫无“道德血液”可言,而公众很容易受到他们干扰;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对国民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做出贡献。

对这次“抢盐”行为,一方面要约束商家行径,另一方面将信息充分透明公开,让公众相信这次不是危机公关,“抢盐”行为才可能止住。

谣言止于智者,只有提高我们的国民素质,加大信息透明度,同时要在谣言传播之前让公众获知,这才能避免下一次的恐慌,而这个过程中,政府的责任重大。

编注:文章不代表BBC观点和立场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读者反馈

我认为,百姓对碘盐的抢购,说明1)民众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从众心里 2)对政府的信任感下降,与震后的日本国民比较,差距确实很大。建议政府从碘盐的供应和信息透明度方面多加引导。并加强制度改进。未署名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CDTcaoni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