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蘋果日報 2011年3月12日

Vic:台灣的「文化」商人為了推銷商品,濫用「大師」、「教父」這種浮誇的稱號,其實已經令這些名詞變得一文不值。高等學府的學者也滿身銅臭時,教育只會愈來愈勢利化;教育不但將失去啟蒙作用,還將是迷惑人心的工具。之所以貪得無厭、損人利己的商業鉅子,尤其是投機炒作、促成金融危機的金融才俊,大多是國際名牌學府的傑出校友。

有人問耶穌:神的靈與言啊,誰最能誘騙世人?--以為答案是惡魔撒旦--不料耶穌回答:歧途上的學者;一個學者誤導,無數人要跟著墮落。(口傳阿拉伯語「穆斯林福音書」,馮象譯注《摩西五經》附錄)

—————

利比亞內戰受害者不計其數。但令人意外的是,執英國學術界牛耳的倫敦政經學院也因利比亞而折損了一名校長,還賠上校譽。在美國,由哈佛大學教授群組成的觀察諮詢集團(Monitor Group)同樣因為受僱於格達費而聲望大挫。

2009 年倫敦政經學院接受格達費基金會150萬英鎊捐款,名目是研究北非民主和公民社會發展。政經學院之所以被選為合作對象,和格達費次子賽義夫有關。該校民主理論學者賀爾德(David Held)特別鍾情利比亞,他和許多教授都認為利比亞可以實行政治改革。賽義夫在政經學院的博士論文主題為公民社會與民主治理,就完全沿襲賀爾德的學說。

政經學院為了拉攏利比亞,邀請賽義夫擔任米利班講座的主講者,結果引起米利班兩個兒子的抗議。米利班(Ralph Miliband)是20世紀英國重要的馬克思學派政治理論家,兩個兒子則是曾任工黨政府外相的大衛和現任黨魁艾德。去年政經學院還特別為格達費安排了一場遠距視聽演說。對格達費家族,政經學院可謂極盡阿諛之能事。辭職的校長戴維斯(Howard Davies)表面上是負起行政責任,但其實他代表過首相布萊爾指導利比亞的金融機構,也是利比亞主權基金的顧問,利比亞內戰爆發,他已經沒有立場主持政經學院這樣的高等學府了。

學者美化格達費

美國的觀察集團則收了利比亞政府超過1000萬美元的顧問費。這個由哈佛大學管理學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創辦的諮詢公司,主要任務就是美化利比亞和格達費的國際形象。賽義夫博士論文的訪問素材全由觀察集團包辦,集團還請了哈佛甘迺迪學院前院長奈伊(Joseph Nye)負責審閱修改賽義夫的論文。另外,觀察集團還邀請國際級學者訪問利比亞的任務。

倫敦政經學院和哈佛教授群儘管有堂皇的藉口,但根本禁不起嚴格檢驗。賽義夫是否在學校認真從事研究,是否定期向指導教授報告進度,博士論文是否有人代為捉刀,校方必然清楚。看來這些學院的基本要求,政經學院都輕輕避開了。政經學院以最寬鬆的方式,刻意培植賽義夫成為傑出校友,令人難以苟同。

牛津、劍橋、倫敦政經學院等名校從來無法脫離大英帝國遺風,總是以培養第三世界領袖的搖籃自居。這種政策本來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學院不能為了增闢財源和擴大影響力而降低學術標準。同樣重要的是,學者可以試圖影響不同國家的發展方向,但像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福山、奈伊、賀爾德這些廣受敬重的大學者,竟然為了點顧問費而專程跑到格達費的帳篷與他坐而論道,替他七拼八湊的理論塗脂抹粉,甚至要替格達費作傳出書。此種行徑實為士林之恥。

中華民國建立沒多久,袁世凱就要恢復帝制,還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法學和政治學教授古德曼(Frank Goodman)遠赴北京,在袁的御用報紙《亞細亞報》發表了篇「共和與君主論」,鼓吹帝制適合中國,結果袁世凱稱帝百日即終,但古德曼卻因此遺臭萬年。

相較於百年前的古德曼,21世紀的大師們猶有勝出。當年到中國前,古德曼對中國所知有限,但21世紀的大師們對利比亞和格達費瞭如指掌,他們拜訪格達費,只是替格達費的垃圾理論加持,讓這個自大狂更加自我膨脹。倫敦政經學院如此巴結格達費家族,台灣校友們看在眼中,不知做何感想?發現大師甘心淪為獨裁者御用文人時,那些景仰膜拜他們的台灣小知識份子,心中又是何種滋味呢?

作者為《蘋果日報》社長
<GOOGLE地球>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yakexi1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