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祝振强评论(5) | 标签:时事观点

4月28日,《人民日报》突然发出了铮铮之声、切切之文——《执政者当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这篇署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文章,一时间令人有时空倒错之感。这口气、这语速、这内涵、这成色,我只能说,久违了!

当下,或许有很多人不能适应这样文风与内容的人民日报评论,尚细嚼慢咽地逐字进行消化——“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其实,有这样的字句,就够了,就足以说明一切了!

这篇文章无论是整体风格,还是具体语句,都和温家宝过往的几个并不太被重视的讲话有关联,甚或说,就像是温家宝的文章,比如前几日温家宝在接见文史馆员时的讲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批心忧天下、勇于担当的人,总要有一批从容淡定、冷静思考的人,总要有一批刚直不阿、敢于直言的人”。就在读到这些话的不久前,我相信很多人觉得这样的声音很弱,很边缘,很被和谐,很出口转内销,因而也就很不太把这样的话当回事,因为,既往的事例不少,说了也白说,说了也没用,甚至越说,现实越可能呈现反面结果。

现在看来,这个世界上,黑白是不可能被颠倒的,对错是不可能被混淆的。可以一事、一时,但绝不可能长久。蒙骗、愚民、撒谎、打压,对于已然改革开放了几十年的中国来说,恐怕未必能奏效。倒车可以开,但距离不会长——现在看来,也就20公里的样子罢!

“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协调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相对于普通民众,手握权力的执政者尤其需要这种‘包容’。如果说前者的狭隘只是语言暴力,后者的狭隘则可能带来真实伤害,比如‘彭水诗案’、‘灵宝帖案’;如果说前者的包容体现的是素质修养,后者的包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法治社会的要求”。“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

我原本想通篇摘编这篇文章的语句的。因为读下来已经不需要注释什么了——当然,引申与对号,那只能是意会的事情,言传尚不是时候。我只想说的是,大家需要提请注意的是,上述言辞,重点在于强调了“民”、“多元”、“法治”!并且,这篇文章依旧传统的“引用法”,从毛泽东的天塌论,到邓小平地七嘴八舌、鸦雀无声论,直接得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监督政府”的结论。

我们无从猜解这篇文章的背后之种种,但我们可以联想近期的社会焦虑、社会思潮;我们无从评判这样的口气有多么大的力度,但我们联系近日有关领导人或前领导人强调法治、强调不“胡说”、强调监督政府,强调清华学生要有个性等等,即不难发现其内在逻辑;我们无从揣度这样的文章板上钉钉之后,一系列的疑虑是否能够化解,但我们至少可以得出朗朗乾坤不会被一只黑手遮住的常识和道理。

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浓墨重彩、画龙点睛之处在于“异质思维”,着力解决的是人们的思维问题——有官员的思维问题,还有民众的、社会的思维问题。接受、理解、宽容、行使“异质思维”,肯定不是目的,思维的目的,无疑在于行动,而与“异质思维”直接关联,或曰与“异质思维”直接对应的,毫无疑问,就是“特立独行”——这是个非常美好的词汇,与仙风道骨、鹤立鸡群一样美好。

常言道,知易行难。有了知,具备了“异质思维”,下一步,行,“特立独行”还很难吗?问题是,当“异质思维”成为时代、主流昭彰的价值观时,“特立独行”无疑便是一种正确的、高尚的行动。

此知此行,此思维此行动,是我们对中国未来不失希望的一把稻草,是我们在沉沉阴霾中相信云开雾散的一丝念想,是我们黑暗的心灵洞开光明的唯一渴盼。

我愿意援引温家宝总理曾经引用过的诗句作为此文的结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祝振强的最新更新:
  • 中石化全盘推倒重来的“八卦掌” / 2011-04-28 21:56 / 评论数(0)
  • 傅成玉“天价酒”表态是在打个人的小算盘 / 2011-04-26 22:47 / 评论数(0)
  • 美日产品国内外“双重标准”令我们无地自容 / 2011-04-23 21:37 / 评论数(1)
  • 浙江的黄歌有点“红”重庆的红歌有点“黄” / 2011-04-21 22:19 / 评论数(3)
  • 是“道德滑坡”还是带头大哥的官德堕落 / 2011-04-20 10:37 / 评论数(0)
  •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