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最新草案中,中国领导人要求放缓中国经济发展步伐。中国拥有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提高了四亿多人口的收入,但是也导致中国在能源和淡水上缺口加大,自然环境严重恶化的现状。

3月5日,中国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十二五规划,并于3月14日通过该规划草案。为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十二五规划对能源消耗做出了新的限制。同时,规划中也提及中国的淡水需求将进一步增加。2010年,中国的年耗水量为5990亿立方米,预计2015年该数字将增至6200亿立方米,2020年至6700亿立方米。为了控制淡水需求量进一步上升,规划也对煤炭开采做出了限制。煤炭业满足了中国能源总需求的70%,但也是对淡水消耗最多的一个行业。

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讲话和媒体访谈中多次谈到,新五年规划的重心在于遏制通货膨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对制造业、交通基础设施、国内生产、能源行业、科研、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继续扶持和发展。但是中国领导人也坚称,作为未来五年经济的发展蓝图,十二五规划旨在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空气、耕地、淡水的污染以及资源不断减少的状况。

 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中,中国的淡水储备下降了13%,北部和西部淡水短缺现象严重,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主要的煤炭矿藏所在地。在新规划中限制煤炭开采,表明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瓶颈–即迅猛的经济发展势头和疲软的能源供应之间的矛盾。由于淡水缺乏,中国无法开设新矿开采干旱省份的煤炭矿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报告中指出,”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中国的高速发展能否得到控制?

还不明确的一点是,中国地方政府领导以及各行业的领袖是否心甘情愿遵循中国新的发展策略,放缓经济发展步伐。而数百万受益于中国高速现代化的普通工人对此的态度则更难揣摩。

去年十二月,蓝圈组织(Circle of Blue)在做”中国之瓶颈”系列调查研究中发现,中国人对于污染、通货膨胀和腐败等现象怨声载道,但是对于中国的高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机遇却满腔热情。

十二五规划要求放缓经济发展步伐,正是中国惊醒全面经济转型的时候。中国正加速将以出口创汇为主的加工型经济转向以扩大内需为主的自主型经济。

在汽车、钢铁、水泥、玻璃、民用住房、铁路建设、化石燃料能源、高速公路建设、电站建设和粮食生产等产业上,中国在某种程度上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它们或者是世界发展最快的产业,或者中国在该领域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

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还将继续建设世界最大的水利输送工程、世界最大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络以及世界最大的水电站网络。中国也将继续打造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基地,为煤炭、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发电提供设备和部件。

强调节能和效率

十二五规划规定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过去五年每年的实际增长率均在10%以上),年产煤量增长将被限制在3%之内(2000年至今,年增长量均在15%以上),并对淡水消耗进行限额措施。

但是经济学家们也注意到,中国有违背五年规划的惯例,尤其是当经济增长速度无法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时。中国第十个五年规划(2001-200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但那五年中国的实际增长率达到9.5%。同样,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的目标为7.5%,但实际增长率达11.2%。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0-2015年)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最具野心的节能、节水和减排目标,表明中国正处在其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巅峰。中国似乎正在经历从单一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到聚焦发展质量的转变。

ftrf - full text rss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