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鼎

中国 武汉

胡同

北京是一座有着深厚积淀的城市

清明刚过,一条既让生者难掩惋惜,又让逝者无法安息的消息传来:梁启超故居“饮冰室”因不够文物级别面临拆迁。(《京华时报》4月6日报道)

伴随着中国转型的进程,历史与现代、情感与现实的矛盾不断见诸报端。往前溯,有冯骥才先生发起的天津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看近处,有全国舆论捍卫的南京梧桐树保留事件。相信这样的消息还会出现,因为地产商和相关部门的视线是多么狭隘。

城市的发展是否要以牺牲历史为代价?我看未必。相反,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城市都不是由单纯地高楼大厦构筑的,日本的京都、奈良,因保留了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而闻名于世,巴黎的老城区更是明确规定不许在其范围内营造新的工程,或者看看我们自己的西安,当古老的钟楼以现代交通转盘的形式出现,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

从春秋时期的燕京到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一直是一座有着深厚积淀的城市,她的魅力也正是缘于她令人艳羡的历史,和那些妙趣横生的北京胡同。然而,过去几年中,北京的胡同以每年600条左右的速度消失,在1949年还拥有着3000多条胡同的老北京城,如今只剩下了不足400条。

梁启超故居饮冰室所在的粉房社区,就有3条胡同,可是,她们也并没有仰仗着梁启超的头衔幸存,即将面临拆迁的命运。

过去我们的观点是,为了城市化进行必要的拆迁,而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但问题在于“历史价值”的界定,并不是一个特别明确的概念。这就给了地产商联合有关部门进行拆迁活动的口实。但我们任何人都应该知道梁启超之于近代中国的地位,更知道“饮冰室”对于梁启超本人的意义。如果连这样的古迹还谈不上“历史价值”,那我们也太缺乏对往昔的敬畏了。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身处其中,上五十年的建筑都可能被官方保护起来。我们虽自诩上下五千年,可真正的历史遗迹又有多少呢?就以北京为例,在否定“梁陈方案”后的五六十年代,我们损失了多少牌楼、多少城墙、多少值得留恋的东西!梁思成说,这是在扒他的皮、挖他的肉。今天,我们也多少认识到了当年的错误,于是我们重建了前门、地安门,企图恢复当年的老北京。但是,且不说这些重建建筑是否给人以历史气息,单是建了拆、拆了建的工程成本就不是一笔小数。我们是否会在若干年以后,又后悔其今天拆掉饮冰室的举动呢?那时候,我们是否也要再重建一个饮冰室呢?

梁启超之孙梁从诫先生曾诘问道:“现代化和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就真是不可调和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注:《大家谈中国》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大家投稿,请把文章发送到:按键
tougao@bbc.co.uk

联络/荐言

* 须填写项目

你的意见反馈:

你的联络资料:
姓名:

国家、城鎮:

电邮地址: *

电话:

你的信息:
你的信息
*

总字数不超过300字:0

免责声明

我愿意让网络制作人员与我联络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caonimazhanhexie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