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作为一桩奢侈消费的“铁证”,“天价酒单发票”正在成为近两年来中石化(及其背后的中国油价决策者)面临的最大一场公众舆论危机。《人民日报》、新 华社、央视悉数加入,机关报、都市报不分你我,城市民众对中国石油企业积累的新仇旧恨,找到了新的宣泄口。他们似乎可以就此“顺藤摸瓜”,“坐实”罪状, 推测、想象天价茅台与高涨油价的关系,甚至明斥暗讽中国发改委与垄断企业沆瀣一气、与民争利。

在过去的这个周末,中石化非但没能等到舆情平缓,反倒等来了“深喉”现身。周六,身处广东的《信息时报》在用头版头条宣告中石化广东公司总经理停职 的消息后,又引用天涯网帖,称那位贴出发票照片、引爆本轮话题的报料人“周筱赟”继续发帖:“有一个在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的人,主动找到 我,愿意充当‘深喉’……这次‘天价酒’事件之所以曝光,是源于中石化内部政治斗争。报料人背后就是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的非常高的高层领导。”

当晚,央视加力,新闻频道播出周筱赟受访录音,称“天价酒”事件曝光后,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曾开会要求追查泄密人,“怀疑肯定是内鬼,一旦查出要严惩”,并要求“任何人未经同意情况下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事情到此还没完。周日,中石化又遭当头一棒,包括《经济参考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各路媒体接力报道,称在北京郊区一处森林公园中,隐匿着一 家由中石化投资8亿元兴建的和园景逸大酒店,“但在地图上找不到名称,入口处也没有标志……就像是世外的‘桃花源’一般。”据计算,中石化购买这块地时的 平均价格仅为每平方米1050元。有报道称酒店工作人员如此应答:“这片地是发改委给的,旁边四合院是发改委的培训中心。”

因为一张购酒发票而被步步挖出的这些故事,汇聚在了今日各门户网站的首页上。在新华社发布的一周网络热词中,“天价酒”的热度已达最高。时评家的主 流意见是,一定要保护好那位揭发中石化丑闻的“深喉”、“内鬼”,保护公民举报权(刊于《新京报》《扬子晚报》等)。《广州日报》发表评论称:“在公众眼 中,如果这种人也算‘内鬼’的话,这种‘内鬼’是‘益虫’,多多益善。而国企的真‘内鬼’,恰恰是那些一掌遮天,为所欲为,为满足私欲而损害了人民利益的 ‘蛀虫’!”。新华网推荐盛大林的文章,建议“对中石化广东分公司抓‘内鬼’的做法,相关调查部门同样应该进行查处。对这种行为,要像地方政府瞒报事故矿 难一样,罪加一等!”

对比这些充满激愤的评论,央视评论员还表现出了对能源大局的忧心忡忡。在周日晚间的评论中,杨禹批评中石化现代企业制度缺失:“我们不能要求公众把 这两件事(‘天价酒’和上涨油价)分开考虑……公众若能理解成品油定价等国家能源战略,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但承担职责的具体企业在管理问题上出现这样的硬 伤时,就不太容易使公众对能源战略形成共识。”

《扬子晚报》今天将这幕丑闻连续剧形容为“中石化领衔主演”,将那位泄露天机的“深喉”形容为谍战剧中的“余则成”,版面中加注了一句“别忘了这一幕”——温总理与网民交流时说:企业家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