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从唐福珍站在楼顶将自己点燃的那一刻开始,其后的每一个拆迁自焚者,都在推高同类事件被关注的门槛。同样的拆迁纠纷,同样的惨烈决绝,以及同样的于事无补,让围观者变得麻木,也让“身体维权”的价值逐次递减。

2009年底,当四川女人唐福珍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时,“拆迁自焚”尚属一个能引发全民大讨论的话题;仅仅过了一年半时间,4月22日,58岁的株洲老人汪家正也燃作一团火球从屋顶滚落时,围观者已寥寥。如果那些被拆迁户选择自焚,是为了引起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那么,现在实现这种期望的可能性已然越来越小。

同样的变化在新闻报道中也有体现,媒体们已经开始“吝啬”他们的版面。一家知名的都市报,仅在边栏刊载了一条五六百字的消息。我不由得悲观地预计,再过一年半载,留给拆迁自焚者的版面,或许会只剩下一张图片或者一条简讯。

学者熊培云在2009年将唐福珍事件喻为“屋顶上的矿难”,我以为,这个比喻的最精妙之处,不在于它道出了自焚事件的惨烈,而在于它暗示了拆迁自焚和矿难新闻的某种共性——我们既然可以视矿难如稀松平常,同样也会在某一天觉得拆迁自焚无关痛痒。汪家正之前,也曾有一个又一个绝望的拆迁户站上屋顶,愤而将自己的身体当作维权的最后筹码,但是,除了他们的家人,现在谁还记得他们的名字?

自焚事件被关注的门槛越来越高,映衬的是强拆者越来越低的底线。新闻报道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汪家正邻居拍摄的一段视频显示,从他在屋顶点火、烧成火人、滚下屋顶,到拆迁队员用灭火器扑火,再到身穿白衣的医务人员将汪家正抬走,整个过程只花了2分55秒!

这看上去就像一则令人不寒而栗的广告,它足以告诫那些潜在的自焚者:我们不仅准备了高音喇叭和灭火器,还配备了“救死扶伤”的医疗队,不要以卵击石,否则,我们瞬间就能娴熟地完成“清场”工作。

正因如此,每一次看到有人因为拆迁自焚的消息,我都很理解他们的绝望,也暗暗替他们感到惋惜和不值。你永远唤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以身体相要挟的维权者同样也唤不醒一个底线失守者的良知。当开发商和某些地方政府的眼中只有商业利益的时候,一两个自焚者的性命岂能挡住不断掘进的推土机?当他们视人命如草芥的时候,难道你还对拆迁队抱有天真的幻想?

很多知识分子将唐福珍们的牺牲解读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但我想说的是,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鼓励普通百姓用自己的身体去维权,尤其当你面对一群底线失守者的时候。真正值得鼓励的是,从制度层面增加被拆迁者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让他们能通过常规的维权途径进行利益博弈,而不是以肉身的消灭来做无谓的牺牲。

从某种意义上讲,拆迁自焚已经不再是新闻,更不可能触动发号施令者的恻隐之心。只要活着,每个人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一切荒唐和冷漠也就具备了记录的可能。世界上没有比好好活着更困难的事情了,但愿汪家正是最后一个将自己点燃的同胞。

我的网站:http://tangjiachen.com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tangjason

汤嘉琛的最新更新:
  • “中国标准”不是食品问题的挡箭牌 / 2011-04-22 22:08 / 评论数(16)
  • 没有贫民窟或许也是城市病 / 2011-04-18 11:47 / 评论数(1)
  • 追查“内鬼”凸显制度化反腐之急迫 / 2011-04-18 11:37 / 评论数(1)
  • 中国城市的“干净”真值得老外羡慕? / 2011-04-15 10:33 / 评论数(3)
  • 弱势群体不是影响城市稳定的假想敌 / 2011-04-14 10:05 / 评论数(7)
  •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