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华盛顿的世界各国领导人再次对人民币汇率指手画脚。但相比外部的压力而言,国内的通货膨胀将成为推动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的重要催化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的春季年会于周六开幕,美欧和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将再次借机指责中国人为低估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在中国的所有贸易伙伴中,美国最没有理由指责中国的。自从去年6月份中国宣布放弃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已经累积升值4.3%。

但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尽管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但基于贸易加权的计算,人民币兑其他货币仍然贬值。欧洲、巴西和其他新兴市场的货币兑人民币纷纷升值,因此他们的指责是有理由的。

以往的国际会议鲜有改变中国人民币政策的成功先例,此次IMF会议估计也难以奏效。

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衡量国际发展失衡的基本技术指标,但这些指标远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中国政府近来通过改变统计方法下调了经常项目的贸易顺差,这凸现出获得可靠统计数据的难度,更遑论对其进行变革。

华盛顿将会大力推动人民币升值,但中国的通货膨胀才是真正的催化剂。2月份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4.9%,3月份涨幅预计将超过5%。

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导致了出口需求强劲和经常项目持续顺差,成为中国大陆通胀压力上升的重要原因。

中国政府面临着两个选择:允许人民币名义汇率上升从而抑制出口需求;或者放任物价疯涨,导致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抑制出口。

这两种选择都不令中国政府满意,但相比于通货膨胀常态化,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更为容易控制,造成的破坏性也更小。此外,在油价高企的情况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也有助于降低石油的进口成本。

回顾过去,当面临类似的情况时,中国选择了加快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在2008年第一季度CPI同比增幅达到8.7%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升值幅度折合成年率接近20%。

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企的情况持续到今年年中,预计人民币的升值步伐也将加快。

Tom Orlik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