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来源Page Not Found – The Washington Post
译者屎蛋

过去30年,中国马不停蹄地推动经济增长,“致富光荣”的口号深植于国民心中。30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又宣扬起一个新的经济“口头禅”:幸福。

今年全国人大期间,温家宝总理勾勒了衡量发展的新标准,指出政府的目标是追求更加“均衡”的经济增长。这一定调引发了一系列的幸福运动、幸福调查和幸福提升措施。新做法的背后是一个更重大的目标,其中包含将经济增速降至更温和的7%。官员们担心,持续多年的“GDP崇拜”可能导致公众对物价上涨、失业和其他经济问题的强烈情绪。

然而,从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到现在,地方官员和官方媒体争先恐后拥护中央精神的浪潮表明,在中国也就只能如此。

五一节期间,北京17个巨型屏幕及公共交通和办公楼内的数千个电视,播放着劳动人民的“幸福见证”。北京电视台制作了《幸福绽放——“五一”劳动节走近幸福的劳动者新闻行动》的电视节目,记录教师、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看似幸福的生活。

其他省份在这场幸福行动中不甘落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将“幸福广东”的理念写进五年规划。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人民的幸福就像花朵,党和政府要为花朵的生长创造合适的环境。”上周广东公布了一项面对500名17—35岁公民的幸福调查结果。这项调查设置了从1到100的指数,代表从最不幸福到最幸福。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被调查者得分60。

重庆的做法更有不容匹敌之势,他们制定了宏大的计划:打造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年,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政府公布了控制房价上涨的办法,包括建造更多保障性住房。医疗方面,政府开出162种药品,下调最高零售价。政府还宣布限制对私人住宅的暴力拆迁, 以解决百姓的最大不满。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政策重点已经由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人民的幸福和生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占了更大的权重。

与幸福运动并行的是中国对异议人士更为广泛的镇压,对外国记者、学者和大使的限制也更为严厉。

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明称,镇压行动反映了对中东、北非暴乱影响的警醒。他说,“一方面政府的控制更为严格,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比如网络,他们试图通过强制手段维持稳定。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更多的惠民福利政策缓解社会紧张情绪。”

这些政策是否有效?从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答案并不明朗。中国社科院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满意度都在下降。调查显示,对国家经济成就的认可度和对个人生活水平的评判上存在巨大鸿沟。人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物价、医疗体系、高额房价和就业。而社科院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一项对4800人进行的调查中,74%认为幸福或非常幸福。

但并非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幸福。一个27岁的北京房地产从业人员孙文广(音)说,“我的生活压力太大了,我每天都向别人卖房、租房,可自己连最小的套间都买不起。”

退休工人王露霞(音)表示她最大的担忧是养老金的上涨不够花,尤其是在食品价格不断攀升的情况下。她说,“我感到现在比以前更穷了,我知道政府在力图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还很不够。”(屎蛋/译)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