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重要的、组成DAX证券指数的30家企业2010年业绩良好,与2009年相比,营业额增长了约12%。据安永会计事务所的数据称,这些德国企业在海外的业绩增长速度是在本土市场的两倍,它们所生产的产品中,3/4都是面向海外市场销售的。而就在2006年,这个比例还只是2/3。

高端市场模式将面临拐点

近年来,德国工业以出口为导向,获得了巨大成功。德国企业为本国市场开发产品,然后面向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销售,由此获得了梦幻般的业绩增长。但是,这种经营模式可能很快就会面临拐点。贝恩咨询公司的德国专家菲勒曼(Michael Füllemann)说:”仔细地看,这些企业都是在高端市场取得了成功。”

菲勒曼以宝马七系轿车为例。这款豪华型轿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数据冠绝全球。但是菲勒曼指出,新兴市场的活力在今后几年方会真正释放:”在那里,人们的购买力会增长,然后就会买他们的第一台电视、第一部手机、第一台洗衣机、第一辆汽车;企业也会购置他们的第一辆卡车或者第一辆面包车。但是,这’第一件’不会是豪华型的高端产品,而是满足基本需求的实惠型产品。”

而企业为了生产物美价廉的中低端产品,就必须在当地市场培育本土化供应链。因此,德国企业迫切需要在亚洲市场寻求并购当地厂商,或者与当地企业展开合作。

比如,德国商用车制造巨头、MAN集团就在2009年收购了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4的股份。MAN集团现在每年只向中国出口约400辆高端卡车,但合作伙伴中国重汽却年产23万辆。菲勒曼说:”从0到400,单从比例来讲,确实是大幅增长,但是比年产量,400对23万。对于巨大的亚洲市场来说,这太少了。”

并购方面裹足不前

2010年,德国企业在亚洲市场一共支付了15亿欧元资金用于并购当地企业。这一数字,只占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并购所花费资金的6%。菲勒曼忧心忡忡:”这个数字一再让我们担忧,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源于亚洲市场,来自那些新兴国家。”

菲勒曼认为,德国企业之所以在亚洲市场的企业并购问题上裹足不前,是因为当地市场充满变数,缺乏透明度,其中尤以中国市场为甚;因此,对于德国企业而言,从众多当地中小企业中挑选合适的合作伙伴充满了困难。

奥纬咨询公司的专家考驰(Thomas Kautzsch)认为,这其中有很多法律问题:”都是些很琐碎的问题。在一件并购案中,双方并无对等的信息标准。德国企业在中国根本不知道合作企业究竟有多少员工。他们还可能得面对模糊的法律问题,以致产权不清。德国企业还会或多或少受到党组织或者军政府的影响。种种原因,使得并购交易困难重重。”

但不论多么困难,德国企业都必须加大在亚洲市场的投入。考驰认为,德国企业必须尝试将亚洲市场当作本土市场:”德国企业应该和当地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联系,融入当地社会,用5到10年时间被当地人认作本土企业。”

作者:张丹红          编译:文山

责编:李京慧

 

ftrf - full text rss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