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产品都要回归一个本源,存在的价值!很多产品会改变时代,比如微博、比如LBS服务,其影响正在或者将要渗透文化、教育、商业等各个方面,另一些产品可能不合法,甚至建立在损伤一部分人利益的基础上,但他本身有价值,比如文库,广受争议,而另一些产品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如嘀咕微领地之流,当然,还有此刻的微信。

  一、微信错在哪里?

  Kik此前一度火热,引来名流大家一片喧嚣,直到微信华丽出场,所有的声音很快沉寂,那些声音之所以沉寂了,不是因为腾讯出手没其他人戏分了,而是腾讯出手之后被发现,原来,压根就没有市场,虚华空忙一场,于是围猎围观的人们一哄而散。

  当初所有的这类软件都想改良一个现实,即手机短信的性价比奇高,但人们忽略了另一个现实。

  如果价值在于走流量相比套餐的资费优势,那么早在N年前QQ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如果我需要邀请QQ好友来体验微信,那么请问我干嘛不直接用QQ?微信之错,在于追逐了一个错误的价值区间,看似竞争短信,实质性与QQ竞争。

  既然如此,人们意识到自己高估了KIK转而失去兴趣,知错能改又何错之有呢?

  人们常说,真理的反面是缪误,但是还有人说,真理的反面可能是更大一个真理。微信是腾讯团队基于错误理解作出的错误产品,但并不代表过去人们从kik上看到的机会从来都不存在,恰恰相反,有不合理的地方就一定有机会,问题只在于是否真的抓住了本质。

  好吧,抛出一个从来没有人问过的问题:

  为什么在QQ早已经成为手机通配应用的今天,短信这么多年来仍然经久不衰呢?

  搞清楚上面的问题!

  显而易见,障碍来源于两种消极心理,或者有手机号码足够了,或者通过QQ号码过犹不及。于前者而言是多余却不产生收益,于后者而言是收益未增却成本提高,无净利润提升,则改良无价值。

  我一直在警示,腾讯微博最大的败笔在于与推荐关注同学同事,这一行为将腾讯原本的无敌优势成功转化成了劣势。

  与微博开放性随之而来的是,它在降低了一类现实关系的直接通讯成本之外,也给人与人之间的通讯附加了多余的东西——身份地位、影响力、观点、人文环境等等,它对于一部分关系而言是介质桥梁,但与另一些关系而言却是毒药。

  这实际上同样是QQ所无力解决的。很多时候,QQ号本身便是隐私的一部分,当隐私被附加,QQ在降低经济成本之外,却会提升另外的成本。在人们的印象里,QQ习惯作为一个封闭、双向的通讯概念存在,其实不完全这样,如今的QQ帐号意味着很多东西,你的资料,相片,文字,朋友,你前程过往的片段,而这些,都是360宣称要誓死保护的范围。

  这就是为什么现实是,在QQ、微博这两大免费的通讯体系之外,至今一个资费成本相对无比高昂的短信通讯服务仍然活得自在。

  现在明白了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QQ弱在开放性上面,于是微博大行其道,两者各有优劣半斤八两,关于短信,前世有诸多定论,以为它之所以不灭,是因为他与生俱来,只是科技时代发展初期技术落后的产物,而忽略了它无与伦比的优势——绝对的纯粹性!手机通讯录的生存空间在于,他兼有了IM点对点封闭通讯规则下的纯粹性+微博单向开放关系的优势(当然它也兼有了两者的劣势)——你需要的只是基于此地此刻要求的纯粹通讯工具,但你不需要、甚至可能不想我知道你是谁,你过去做了什么在哪里,将来会在哪里、做什么……

  QQ的纯粹性是随着签名评论、评价等更多开放类交互应用尤其是QQ空间、腾讯朋友这类产品强大联通一步步被削弱的,对特定的用户而言,起初它跟短信一样完全只是工具,然而随着关系和生态系统的沉淀,越来越大的程度上QQ作为一个虚拟的人而存在,通讯纯粹性的降低程度是使用时间、好友数量、个人记录的正相关函数,而微博也是如此,微博的终极未来一样是一个虚拟存在的人,相比QQ,其通讯纯粹性天生就没有。

  我曾经很神经质地连续发过六条同样的微博警示,新浪不做微信搞微领地这类飞机,迟早会追悔。到此刻我仍然持相同的观点,手机通讯录作为一类公用资源,并不是任何公司的创业机会,却会是新浪腾讯终极对决的关键之一。

  逻辑其实很简单,正如最初人们从kik上看到的可能那样,手机通讯录是足以与QQ世界匹敌的第二关系世界,被封印了强大的能量,既然手机是互联网的未来,既然手机是微博的未来,既然微博的本质是通讯,既然短信有如此大的不合理之处,如此无人据守的战略关隘,新浪优势得天独厚却视而不见,乱打微领地这种飞机,会错失大好局势啊!

手机通讯录的逻辑

  二、为什么新浪应当做微信?

  请看上面微信、手机通讯录、微博三国关系图。有一种心理学理论叫预期的自我实现,微博之战,拼杀的不是别的,而是用户的预期,让更多的相信你能笑道最后,于是他们熙熙攘攘,纷至沓来。名人资源与长尾用户的牵引是相互的,新浪对于相对腾讯的媒体优势抱有过强的优势心理,以致于无视了这种相互动态影响本质,一旦QQ用户在腾讯微博上被激发兴趣,媒体属性被提高,新浪再无所绝对优势可以依仗,整个平衡就会一边倒向腾讯迁移。

  腾讯上,虽然交互程度远低于新浪让用户觉得更加无趣,却拥有QQ的绝对强力支撑,是不死之身,但新浪不是,普通用户一上来,没找到乐趣,帐号就死了,以后记都记不住,顺便提到,我2010年新年左右才实质性的成为新浪博客用户,但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原来我注册帐号的时间居然是2006年,如果不是微博对博客的输出支撑,我绝对没可能在重新注册帐号时发现帐号已经注册过了。

  QQ跟微博本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关系世界,但通过面板这种组件式绑定,QQ成了微博长尾用户的支点,同样的道理,新浪微博也可以得到启示,通过手机帐号来获取强力的长尾忠诚支撑。

  在一对一的通讯服务上,因为开放性被赋予了身份地位、影响力、观点、人文环境等多余因素,私信的通讯成本除开功能上的差距之外,具有比QQ更高的心理成本,就好比QQ空间的私信功能也不可能替代QQ一样,除了关系网覆盖程度之外,感觉不一样才是最大的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即使web版在功能上大规模升级集成在线状态了,它依然只是一个辅助系统,并不能解除微博用户忠诚度二八分布的短板,因为不够纯粹。

  不破坏短信原有的纯粹性,架构一个组件式的短信服务,解封手机通讯录的被封印的能量,将之燃烧出微博的未来!

  一个物体的平均状态实际上是向心力影响和离心力影响力对冲后的结果,趋势与他们的差值有关,新浪之所以此刻远胜腾讯,不是简单的媒体优势远胜腾讯,而是因为一个综合差值的优势,战略兵法之谈,无非扬长、补短,扬长乃攻,补短乃防,而未来微博谁主天下沉浮,就在这四个字之间。

  周鸿祎说:替代IM的一定不会是另一个更好的IM.过去我也一直这么认为,军争之法,以迂为直,以优势击敌劣势嘛,而现在我发现以面概点了。用户不会因为用了微博而放弃QQ,同样也没因为一开始有QQ而不需要微博,替代微博的一定是另一个更好的微博,替代IM的也一定是另一个更好的IM,所谓替代,替代的是用户忠诚,需要的是足够重建新忠诚的力量支撑,于是给阿基米德一个支点,他撬动了地球。

  选择耐心但正确的进军路线:

  微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放弃微信用户名,提供三个完全独立的子通讯系统(组件式的架构很重要,子系统独立,才不会破坏短信的纯粹性,才可能获得用户,而后进化 ):

  其一,无缝基于手机通讯录收发短信。

  其二,可选绑定QQ号,备份数据。(新浪是绑定微博帐号)

  学周鸿祎安全恫吓,耐心等待大部分用户为了安全走完这一步,然后才可以升级产品,彼时可走的变化空间就大了,有了帐号的短信系统即云通讯录。绑定一个已有的通用帐号相比再造一个微信注册体系,要受用户欢迎得多,不要急功近利又是邀请又是注册的,过去论wave之死研究得很明显了,这一步之遥是永世鸿沟,用户不可能跨过去,正面拼命提醒没有用。

  其三,可选设置关联腾讯微博帐号。

  最后,模糊手机通讯体系与微博通讯体系的界限。

  以上四步先后明确,只有不破坏纯粹性,才可能替代短信覆盖用户,只有成功覆盖手机用户,才可能进化手机通讯录,只有云通讯录事实存在,手机通讯录的才可能有用户状态,才可以与微博动态共享,新的IM就出来了。

  三、三国史,英雄与匹夫

  在新三国的剧情里,起初诸侯征战战法是双方对阵,各出武将上场PK,于是就出了关羽吕布这类盖世英雄,后来人们发现战争原来不该那么打,压根不需要简单对阵,应该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于是换成诸葛、周瑜、陆逊大行其道,后来轮到司马懿了,屡战屡败却嘲笑诸葛伐魏逆天行事,他改论天道,怎么样?

  今之新浪可谓春风得意,但今日在下敢预言一句:若新浪执意傲慢下去无视长尾劣势,还不与百度合纵,终将如楚汉项羽,不需八年兵败垂成。

  新浪真的确信媒体性腾讯不能争锋了吗?

  不见得吧。 不信,不妨关注下一篇《LBS的未来和腾讯微博乾坤借法》。

  来源:越石父投稿

评论《手机通讯录的逻辑》的内容…

相关文章:

统计
关于我们: 地址 – www.williamlong.info – 我的Google Reader我的Twitter
月光博客投稿信箱:williamlong.info(at)gmail.com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