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选是怎样的一个分水岭?

(2011-05-13)

早报导读

● 庄永康

审时度势

新加坡2011年全国大选已经落下帷幕,结果是执政的人民行动党以81比6的选区中选比例蝉联执政。其中历史性的突破,则是首次有在野党——工人党,攻下了占五个议席的阿裕尼集选区。工人党也以高票保住了坚守20年的后港。

这次选举,无论朝野都有同一说法:认为它是新加坡政治史上的一个“分水岭”。那么,我们到底处在一个怎么样的“分水岭”上?个人认为,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其一,须认识到时代不断改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是次大选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出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情况。提名日当天,87议席中的82个有竞争,而在野阵营候选人一般教育水平都相当高,同时也包括各领域的特殊人选。这意味着执政党这回将有“一番好斗”,这也是新加坡议会民主新气象的开始。

令人瞩目的是在选战中途,领导执政党奋战的李显龙总理向媒体表示,时代不同了,他的治国方式将与李光耀资政时代的强硬作风不同。再而是5月3日,他在群众大会上,对“政府也有犯错的时候”表示道歉。

总理的道歉,有选民认为太少、太迟,也有选民认为这表现了行动党“软性”的一面。但无论如何,重点是,这样的表态给大选定了一个基调:这是一场君子之争。

首次在大选中实施的“冷静日”,也很发人深省。月前政府颁布这项措施的时候,在野阵营质疑这是不是执政党的另一“玩臭”手法。坦白说,在冷静日当天,相信许多选民也同本人一样,对这个新机制充满狐疑。

不过事情的发展是,除了“网上过时留帖,随后刷掉”的小事件之外,朝野的候选人对“冷静日”确实表现了君子作风。有的候选人还为了避嫌而到选区以外理发消闲。重要的是,冷静日之后的全国投票,在守法守序的气氛下顺利进行,赢得选票的在野党也在审慎核算之后胜出,并未受到任何“阻挠”。君子之争的选举,是新加坡人成熟的表现。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