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接受《旺報》專訪,針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ECFA滿周年的兩岸經貿現況、台灣如何改善投資意願,以及大陸「十二五規畫」經濟轉型的重點等,提出精闢看法。

以下為訪談摘要:

實現非核家園有機會

問:距離上次專訪已過1年,1年來台灣、兩岸及全球經濟都產生很大變化,未來的人口老化、新興經濟體崛起及資源不足與氣候暖化等議題,都將影響全球經濟發展趨勢,想請您全面分析因應之道?

答:暖化的問題應從綠能開始,第一是減碳,第二是電力,包含核安問題。台灣在太陽能及風力發電上,由於發展高科技與精密機械,而有良好的發展利基,現在可以轉化成商機。民進黨提出2025年實現非核家園,德國則以2022年停止核能發電為目標,所以台灣停止核能發電是有相當的機會。

目前核能發電占台灣全部發電的18%,如果一年減少1.5%的核電,經過12年至13年核電廠便可除役。

在全球化方面,簽訂ECFA後,台灣能否真的結合中國走向世界?這是大家關注的。尤其是台灣是否能和美國、歐盟等簽署FTA,也許FTA本身沒有太大的效果,但至少人民對政府政策的信心會有所影響。馬總統也說過,不能只依賴中國,要分散市場。

在簽訂ECFA之前,很多人說台灣若不簽,美國、歐盟就不和台灣簽FTA,其實農業開放與否才是關鍵,而這牽涉到台灣農業政策是否有配套措施。經濟全球化與農業全球化要一併來看,當我們有能力提升農業品質,就不怕和其他國家競爭,若政府配套政策不夠健全、完整,農民將難以接受。

只要能保證農產品安全無虞,就無須擔心大陸低價農產品的競爭。如果只是一昧的想要保護農業,光靠FTA是很難的。

政府提升農業生產力與競爭力,會給年輕人願意務農的希望,相對地,台灣農業也會有未來。雖然全球化與自由化會有所得不均的現象,但沒有比全球化更好的提振經濟方法。

問:兩岸關係改善後,是否會帶動台灣經濟大潮流的產生?

答:未來大陸經濟結構由出口導向轉為內需導向以及人口老化將會顯著影響台灣經濟。大陸正逐步進入高齡化社會,蘊藏龐大商機。台灣在因應銀髮需求商品(包括金融商品等)領先大陸,而這正是台灣可以創造的價值。

ECFA後 台對陸出口衰退

問:ECFA將屆滿1年,且兩岸經貿密集往來也逾3年,請您評估對台灣的利弊得失?

答:在政治上,ECFA的簽署象徵兩岸關係和緩,有正面意義;在經濟上,受益最大的是台灣旅遊業。除此之外,ECFA尚未產生其他實質效益。以今年第1季出口為例,台灣對大陸出口成長下降,與原先政府說若不簽ECFA,將會受到中國與東協10+1自貿區的衝擊不符,結果今年第1季台灣對東南亞出口強勁,反而對大陸有出口成長衰退現象。

再者,我們原本期待會有台商「鮭魚返鄉」,結果台商把錢匯回來但苦無投資機會,轉而炒房,增加民怨,逼著政府提出住宅政策。台商沒有因ECFA回流,反而從大陸沿海遷至內陸,與台灣愈離愈遠,勢將減少對台灣進口零組件的依賴,這或許可以解釋台灣出口大陸成長減緩的原因。

在投資方面,外資不會因為兩岸簽了ECFA就來台灣投資,外商有自己的考量與布局。來台外商看中的是台灣重視及保護智慧財產權,因此多在台設研發中心,若要了解大陸狀況,聘用台幹即可,無須在台灣設營運總部,因此外資在台投資金額下降。雖然行政院最近積極招商,並簽定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但這無實質意義,離實際行動還有很大的距離。

二線城市 台有優勢

問:您曾擔任過金管會主委,如何看待台灣金融業的前景,以及未來兩岸金融業的合作是否會擴大?

答:兩岸金融合作應會擴大,但與業界期待有差距。目前僅有官股銀行及少數民營銀行可登陸,它們又多數集中在上海,業務範圍有限,無法大幅發展。其實大陸二線城市反而頗具商機,我們有相當的利基但也有相當風險,最大風險是地方融資平台,因為是黑箱作業,外界難以窺清。

台灣民營銀行在二線城市布局是有商機的,但若無投資保障協定,勢必存在一定的風險。

問:台灣該如何解決投資意願低迷的問題?

答:台灣投資意願低迷已有很長的時間,與台灣的生產過度集中在資通訊科技(ICT)有關。ICT有2個特點,一是資本密集,二是循環性高,可以1年賺1個股本,也可以賠1個股本,變動太大不穩定。當ICT將投資重點移向大陸,國內投資自然顯得低迷。

另一個重點是政府效率問題,例如政府對國光石化的興建與否,拖延過久,效率不彰。要解決投資問題,政府效能必須提高。

美低迷 難靠內需提振

問:您怎麼看待去年以來,歐盟、美國與日本等先進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

答:這是雙速的復甦,新興國家與亞洲國家的成長強勁,但先進國家卻相對緩慢。美國的復甦力道不夠強,特別是就業率低、房市不振,歐巴馬政府將經濟政策改為出口導向,5年內出口要加倍,並鎖定亞洲為主要市場。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則認為,新興國家的經濟復甦強勁,但若要持續就要拉先進國家一把,尤其是中國要從美國大量進口,所以出口加倍就是看中亞洲(中國)。達到這個目的有2個管道,一是美國財政部指控包含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操縱貨幣,美國國會也威脅要對其課以特別關稅,明顯是對中國施壓,美國在中美經濟及戰略對話中,便要求北京提高人民幣匯率。

二是聯準會的QE2,印製大量美元流入市場,導致熱錢在亞洲流竄,迫升各國幣值,熱錢與QE2也引發中國的通貨膨脹,在通膨壓力下,中國最近鬆口說升值也是解決通膨的方法之一。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