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5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5.5%創下年內新高,除了是民怨之首外,上周末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的論壇議題也圍繞在此,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更在會上批評,存款準備金的「一刀切」,讓普遍感到緊縮狀態,「難道我們費這麼大的勁實現貨幣流通正常水準,就是引發一次滯脹嗎?」

首要 維持物價穩定

不過,大陸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在另一場活動表示,6月CPI將比5月還高,通貨膨脹第3季才會回穩,到第4季則會明顯回落。但這輪物價上漲,不僅要看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輸入性通膨壓力,也要注意到大陸貨幣超量發行和農業基礎薄弱等內在問題,而保持物價穩定仍為調控的首要任務。

厲以寧表示,企業規模不一樣,像是大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承包土地的農民等,都會受到不同衝擊,當前形勢在實行貨幣流通量的「正常水準回歸」時,若把已經偏緊的貨幣流通量誤認為還沒有回歸到正常水準,繼續緊縮,很可能引起產品供應鏈和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從而出現停產、工人下崗,也會使個體工商戶收縮、承包土地農民收入下降,不可避免增加失業人數。

他還對大陸央行提高存款準備率大力抨擊,他說「總量的調控,譬如存款準備金的增加,這樣一刀切,結果普遍感到緊縮狀態了,而理論家還振振有辭,還沒有回歸到正常水準,你那個正常水準是什麼水準?」

厲以寧表示,大陸正處於轉軌時期,產業結構正在調整,城鄉差別也仍是二元結構狀態,在這種情況之下根本不能搬用發達國家的經驗來談「貨幣流通量的正常水準」。所以厲以寧認為「滯脹不是沒有可能的」,因滯脹在經濟中代表通貨膨脹預期及企業前景預期,如果忽略企業盈利前景預期,企業會降低投資的意願,甚至見好就收,使財政收入減少,而失業人數增加、經濟增長滑坡,對社會的影響不言而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長曲星也表示,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存在不確定因素很多,隨著選舉周期的接近,嚴格的大量緊縮方案沒辦法實施,就會陷入政策和經濟結構性矛盾的惡性循環,而新興經濟體總體不錯,但也受輸入型通膨影響。

不能忽視資產通貨膨脹

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執行副理事長劉遵義表示,除了物價以外,「資產通貨膨脹」也會引起商品通貨膨脹,不能忽視,所以若要治理大陸的通貨膨脹,就要穩定農產品與房地產市場長期的供需,還要防止短期物價上漲引起長期通貨膨脹、甚至「滯脹」的機會。他同時警告近來大陸央行不斷在提高準備金率與利率,「這樣做也會吸引更多的海外的熱錢流入」。

不過,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則認為大陸沒有通膨失控,也沒有經濟硬著陸危機。

更多新聞請看《旺報》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