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一公布,最热门的莫过于“高考状元热”。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示,教育部一直要求各地教育部门不要公布高考“状元”,也真诚地希望大家不要炒作高考“状元”。

众所周知,“状元”由古代延伸而来,但却远没有古代状元的成就卓越,比如,王维、柳公权、文天祥、翁同龢等等,皆是学冠群伦、才华横溢的状元之才。今日的状元呢?媒体曾公布这样一个调查结果:自1977年至2008年的32年间,中国内地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无一位是在学界、商界、政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可见,高考分数线并不是人生幸福的分水岭,现代高考状元只是“分数崇拜”的产物而已。

在此冷现实下,高考状元为什么还能够催热?毋庸讳言,利字当头。首当其冲是学校。既有母校,也有录取的高校。母校抢发布状元榜,一是为自己标榜“名校”收取高昂择校费铺路;二是利用状元影响力争夺优质生源;三是获得上级部门的更多投入。其次是舆论趋之若鹜的炒作。还有一些精明商家利用状元们包装成消费目标,沾状元的光获取商机。故而,市场的需求和多重利益的驱使,状元这个传说便得以一年比一年火爆。

如何给“高考状元”热降温?比起教育部的“真诚希望”,“教育公平”和“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对冷却“状元热”疗效更为显著。“教育公平”可以解开教育不良竞争的绳索,“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则可以打破“唯分数”的畸形评价机制。

如上所述,学校热衷追捧状元,其根本目的是为提高择校费,而倘若教育是公平的,资源分配是合理的,此类现象便可杜绝。目前,公校占据大量的公共资源自肥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就是把公校当民校办。教育部与其对炒热状元的恶劣行为“循循善诱”,不如管好自己家人。

如果说“教育公平”是镇痛一剂,那么“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建立一个以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多元选择为基本格局的新高考制度”便是调理良方,双管齐下才能根治高考乱象。从人才评价体系看,“状元”最多只能代表知识教育角度的其中一项人才评价,而不是评价真正人才的不二法门。打破如此单一的人才评价体系,必须把目前集中在教育部门手中的权力逐步放开,考试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招生自主权交给高校,选择权交给每个考生。

(本文发表于2011.6.29《广州日报》)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