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 Shih

一,中国政府朝着披露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过,远远没有达到全面披露的程度。
中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一份报告表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人民币4.97万亿元(合7,680亿美元),这个数字大大低于此前政府的估计,因此不能全信。不过,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还首次披露说,截至2010年底,不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额为人民币5.7万亿元。

将上述5.7万亿元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与此前中国银监会和中国央行估计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未偿贷款综合在起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地方政府债务为15.4万亿元至20.1万亿元,相当于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50%。

地方政府债务“拼图”的重要部分依然隐藏着,包括地方国有企业债务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贷款债务。不过,政府最近的报告应该给北京敲响了警钟,说明这个问题的解决已刻不容缓。

然而,北京尚未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就在政府审计开始暴露出问题的真正规模之际,中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却在继续为新的建设项目融资。由于中央政府一直没有明确规定是否该有人对任由债务增长付出重大代价,地方政府毫无后顾之忧地继续借贷。

ZUMAPRESS.com

中国青海的工人们正在铺设铁轨。

在无需付出任何明显代价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官员在下一年调任其他职务之前,争相更多地争取贷款来为大型项目提供资金,而银行则是依靠向资金紧张的借款人发放新的贷款来防止原有贷款变成不良贷款,继续向借款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放贷。

中国过去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央政府中坚决的技术官员(包括陈云、姚依林和朱镕基)果决地令地方政府和银行双双付出了高额的代价。按照所谓的“一刀切”的做法,中央政府官员下令银行停止向大部分投资项目放贷,只有为数不多的项目例外。为防止地方政府从非正式的银行借款,数千家非正式银行被关闭。

地方政府官员眼看着充满希望的项目变成了烂尾楼,而银行则看着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尽管“一刀切”的后果惨重,却使地方政府官员认识到,不能在不考虑激增债务的情况下再推出新的项目。银行也尝到了一味地向地方政府放贷所带来的苦果。

实际上,由于“准计划经济”中的金融机构喜欢向国有企业随便放贷,中央政府中的技术官员定期策划信贷紧缩,以提醒人们经济中贷款过多的风险。尽管这种方法有些笨拙,但对控制贷款规模却非常有效。

但是,自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承认银行系统内存在大量不良贷款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一场由中央政府主导形成的持续信贷紧缩。2008年有过一场信贷紧缩,但全球经济危机促使北京把洪水般的信贷注入经济体系。银行在数月之内贷出数万亿的资金,地方政府欢欣鼓舞。

如果债务总量不再扩大,当前的债务水平或许是可持续的。但从最新估计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年的付息成本至少有1万亿元,实际上应该是在2万亿元以上。由于地方政府大多常年维持赤字,它们只有继续从银行或投资者手中借款,或通过征地、收费而把更大财政负担转嫁到家庭身上,这样才能偿还这些利息。

虽然存在日益严重的偿债问题以及通胀压力,中央政府并未向地方政府发出必须停止借款的信号。银监会新规只是强制地方政府会同银行重组债务。审计署发现平台贷款接近5万亿元,而这些贷款又是地方政府直接或间接担保的,这说明地方政府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遵守银监会禁止政府直接担保平台贷款的规定。因为违反这些规定而被免职的官员即使有,数量也是非常少的。

虽然央行在近几个月采取了一些限制信贷增长的措施,但它明显是接到了不要引起任何信贷紧缩的指示。近几天银行间利率过高时,央行停止发行回笼现金的票据,以便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银行业监管方曾经发布禁令,不准以借给房地产开发商的贷款为基础推出信托产品,但这条禁令并未得到执行,从而导致近几个月与房地产投资挂钩的信托产品迅猛增加。

最近一段时间有可靠传言说,北京将对地方政府平台债务实施一轮2万亿到3万亿元的救助。如果真是这样,银行和中央政府就要分担困难融资平台的救助成本。但事实证明,北京没有实施这种有限计划的决心。更为严重的是,高层领导人已经声明说,货币供应的增长已经回归正常的高水平,这等于是跟银行和地方政府说,新一轮信贷扩张即将开始。

如果不能可靠地约束地方的借款行为,那么地方债务泡沫就会继续膨胀,影响到经济体中越来越大的部分。与此同时,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继续恶化,因为现金流仍像以前一样微弱,而需要支付利息的债务却越来越多。虽然在明年第18届党代会前夕发生信贷紧缩会非常麻烦,但北京的高层领导人必须像他们的前任一样下定决心,向地方官员发出清晰的、有代价的信号:够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史宗翰(Victor Shih)为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政治学副教授,著有《中国的派系与财政:上层冲突与通货膨胀》一书(Factions and Finance in China: Elite Conflict and Inflation,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年)。)

(本文版权归道琼斯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