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曾精辟指出:“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从中看到的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正因为财政问题如此重大,它日益成为中国公众热议的话题。

就在本期杂志面世当月,国务院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首次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这是迈向财政透明的扎实一步。

近些年来,缺乏约束、不断膨胀的“三公”经费常常引发争议、批评,也成为公众和学者呼吁“阳光财政”的导火索。国务院此举可看作政府对舆论做出的积极回应,这必将使得公众对这一事关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心更切、眼更亮。

《中国改革》一以贯之地关注财政问题。2010年第4期的主打文章即为“预算变法”,穷尽了我们力所能及的广度和深度。此次,我们力求基于实务而又超越实务,从财政与法治建设、社会转型、公民权利等更宽阔的视野分析这一问题。

专家说,要给政府“洗脸”的时间。是的,财政透明急不得,却也慢不得、停不得。

——编者

从“三公”费用到预算公开

预算问责的核心是建设问责型法治政府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