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为现实确实太过“纠结”了,所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这位素来严肃的学者,也使用了“纠结”这个网络用语,来形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周期性困境”。夏斌是6月10日在青岛参加FT中文网国际金融高峰论坛时发表这番演讲的。

演讲一开头,夏斌即抛出一系列令人头疼的两难困境,来印证他所说的“纠结”:政府将“控物价”作为首要目标,但负利率环境下,如何稳定人们的物价预期?房市调控要打击投机,加快社会保障房建设,但各地保障房建设速度缓慢,如何能见效果?国家强调“调结构”,但外需乏力,今年前四个月投资的实际增速在下滑,实际消费增长也在下降,“调结构”谈何容易……

与此对应的是市场的困惑,对政府的调控能力信心不足,总是担心经济政策不仅无用,反而造成反效果:物价上涨时担忧通货膨胀,看到采购经理指数(PMI)下降又担心政策“超调”和“硬着陆”;2009年天量贷款期间呼吁货币政策稳健,银根一收紧又担心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呼吁解决地方债问题,但又怕严格整顿损及经济增速……

夏斌称,这些问题困扰他良久,他则努力去提出一些应对建议,这些建议基于对于中国经济当前发展阶段的判断。他的两个基本判断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外需下降是一个长期过程,非一两年能见尽头;而受中国经济内在逻辑力量决定,无论宏观政策怎么调,中国经济都将逐渐走上一个相对减缓的平台。

对于今年以来备受关注的物价问题,他认为,就算没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和中国前两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受国内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提高、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物价将在长期内保持相对上涨态势。

另一方面,虽然被视为“体制内”经济学者,但夏斌也直言不讳地指出,近几年由于宏观调控困境而无奈出台的一些政策,行政性色彩过于强烈,虽能暂时实现一些效果,但长期而言扭曲市场信号,积累新问题。他认为,结构转型归根到底还应是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后要更多运用市场、法律手段,化解过去行政性调控的遗留问题。

针对短期内的宏观调控,夏斌提出七点建议:(1)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这是因为由于目前货币存量巨大,适度偏紧的货币政策有利于结构调整。(2)对经济增速适度下滑和物价温和上涨要保持平和心态,同时扩大财政支持,确保低收入群体能承受物价上涨的冲击。(3)采取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财政体制改革。(4)通过短期行政措施和长期市场机制的衔接,把房地产市场引向稳定发展道路。(5)落实国务院“新36条”推进民营经济发展。(6)建立适当的反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7)加快外汇储备的战略性、多元化运用,严堵“热钱”流入。

在演讲的最后,夏斌还是稍稍修正了他在言语间流露出的悲观情绪,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但他同时警告说,如果针对当前的问题,政府拿不出清晰的、能取信于市场的一整套对策,并切实执行,美国“末日博士”鲁比尼所警告的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出事之说,“存在三分之一的可能性”。

(注:夏斌演讲全文将在稍晚时间经其审阅后由FT中文网发布。)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