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7月 03日

一手在沪痛打乌有 一手在京禁茅发声

记者: 东方 | 华盛顿

据中国大陆极左派网站乌有之乡援引当事人的话说,乌有之乡的3名代表在七月一号中共建党90周年前夕,前往上海串联,希望上海人民支持他们公诉茅于轼的做法。

*左派被扁*

当这批左派前往上海人大递交公诉茅于轼的公诉书的时候,接待人员不但不予受理,反而叫来了警察。当乌有之乡的这3名代表反复向上海警方说明他们的来意:不是为了自己的个人诉求,是为了国家,为了党!然而,没有想到的是,“这帮警察恶狼一样的扑上来,把我们3人架上一辆大警车上,5个人把我按住,1个警察左右开弓打我的脸上。 在快要到派出所时,1个警察对着我的左眼就是一拳,当时我就左眼出血,耳朵嗡嗡直响……”

乌有之乡左派在上海被扁的消息迅速通过互联网传到海内外。海外一些观察家虽然对这批希望回到文革时代,发动公诉茅于轼教授的所谓“左粪”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认为他们也应该享有发表言论的权利,并且对警察打人提出批评。

不过,在上海警方打左的同时,北京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一幕。

*自由派学者受到骚扰*

美国华尔街日报七月一日报导了著名学者茅于轼教授在接受美国之音电视采访的前夕受到警方骚扰的新闻。

报导说,上周三,北京警方走访了茅于轼家。83岁的自由派经济学家茅于轼虽然也姓毛,但是和毛泽东没有亲属关系,并且高调批评毛泽东在世的时候所实行的主要政策。

警方告诉他说,他必须取消当天晚上参加美国之音电视广播同步播出的《时事大家谈》节目的计划,并且警告他说,今后不能继续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有关的话题接受境外媒体的采访。

华尔街日报援引毛教授的话说:“当时我非常惊讶,我最近一段时期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说,毛教授还接了一些恐吓电话和电子邮件。七一前,试图鼓吹毛泽东复兴的网站乌有之乡上有人发起了一场万人签名运动,试图公诉这位最近出版了一本重新评价毛泽东的学者。

怎样看待这种中国政府伸出一只手打拥护毛泽东的乌有之乡左派,同时伸出另一只手,骚扰主张把毛泽东拉下神坛的自由派学者茅于轼呢? 中国著名学者陈奎德在代替毛教授参加参加美国之音时事大家谈节目的时候分析这种相互矛盾的现象说:“显然官方的意思还是想要把毛泽东这个事情再次捂起来,把它掩盖起来,不让公众来进行公开的评判和讨论。”

*要把人们的嘴捂起来*

总部设在海外的《纵览中国》网站主编,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学社执行主任陈奎德表示,中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 当然是为了维稳。他分析说,因为中国政局正处于18大前的政权转换阶段,现在国内、国外各方面的局面似乎都不太好,所以目前一定要把人们的嘴捂起来。

陈奎德在美国之音时事大家谈节目中分析说,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候,有过一段对毛泽东时代的大检讨。特别是1978年后期,中共内部有个批毛运动,大家对毛泽东的罪行也揭露了很多很多,包括务虚会议等,但是邓小平最后出来说话了,毛泽东的事情现在不可能说的非常全,非常彻底,必须等20年,等后人20年以后再来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好说歹说都不行*

陈奎德指出,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中国仍然是把对毛泽东的评价捂起来,任何人,都不能公开评价,包括乌有之乡的那些各种各样的左翼分子。陈奎德博士认为,支持毛泽东的左翼分子,如果这是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也应该有发表他们想法的权利,有他们对毛泽东的所谓颂扬吹捧的权利。但问题是大家都要有这种权利,要有公开的言论自由来回顾那段历史时期,因为毛泽东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必须接受历史的审判。

*历史夹生饭*

陈奎德博士说,但是过去中共这一点煮了历史的夹生饭,也就是把毛泽东时代的错误揭了一点点,然后就马上把它封尘起来,就像一个脓疮,外面用层层的塑料布包裹起来,不让大家内部去探索起来,不让做手术把它挖掉,这个脓疮这些年来反反复复,继续化脓,影响了中国人走向世界文明体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也影响了中国人在一个共同的更加开明的文明中的生存方式。这一点和当年所谓的盖着捂起来,把毛泽东这个脓疮捂起来有相当大的关系,也就是政治上煮了夹生饭。

*短视埋下动荡的伏笔*

陈奎德博士认为,毛泽东是中国人的宿命,必定绕不过去,必定要有公开的全民的大讨论,大揭露,大批评,然后历史才能真正往前走,否则毛泽东虽然死了,但是他仍然会搅动中国的各种各样的力量,成为官方很不愿意看到的中国所谓的动乱因素。陈奎德认为,中国政府不准在中共建党90周年的时候讨论毛泽东,是非常没有远见的,这是只图自己统治的这一段时间的一种所谓的稳定,而为将来的历史埋下的动荡的定时炸弹。

相关文章


  • 中国警方阻止茅于轼参加美国之音电视访谈

    几个月前因发表了一篇批评毛泽东的文章而备受关注的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受美国之音之邀,在北京接受电视和广播同步播出的访谈节目的连线访问,却在访问当天迫于有关方面的压力未能出席。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