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台湾作家龙应台曾经说给台湾1800万的懦弱自私的中国人。当下,温州事故各个阶层的情绪和态度也让人开始思考这句话的内涵。

时下,温州事故,网络上的讨论十分激烈,已然形成了一个言语冲突的形势。中国最大的sns社区人人,更是日志叠发,状态不停。从人们的动作来看,主要有两派人士,一些人对事件表示愤怒,问责政府,而一些人呼吁理性克制,并定义愤怒为抱怨。

理性在于克制? 抱怨等于牢骚?

对于理性派,主张不抱怨,不生气,克制自己,不随众,希望政府能改变,做点实际的事情。这样的姿态,很容易在一片责骂声中,彰显道德优越感,并能给人良好印象。然而,这样的理性更新是一个美好的花瓶,好看却经不起摔。

而那些“抱怨”的愤怒群众呢?讥讽政府,甚至出言不逊,问责之声也不绝于耳。可是,他们这样做,有很大的过错么?鄙人拙见,这样的愤怒,恰恰表达了一种声音,一种维护合法权益的声音。

理性派一直提倡,你又不知道真相,抱怨有什么用?正因为我们不明确真相,才会呼声震天的要求有关部门给一个解释。此时,他们又说,解释会给您,您别急,这是一个过程。可是每一次事件都证明,只要你不发声,政府很快就掩人耳目,不了了之。从汶川地震的教学危楼,王家岭矿难的死亡调查,毒奶粉事件,不一而足,至今都无法给人信服的答案。

和谐的社会能够包容“怨气”

在网络看到一则消息

“不就是一起交通事故吗?看你们激愤的,唯恐天下不乱,以追查真相为由,以追究事故责任为由,借机煽动公众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怨恨甚至仇恨,拼命发酵敌对情绪的狂飙,你们的根本目的就是秉承西方主子的旨意,危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妄图动摇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妄图动摇中国的根本制度。”

着实让人可笑,那些愤怒的人,他们除了发表自己的意愿之外,有没有给这个社会带来动乱?有没有影响正常的经济次序?我们可以一边表达自己的意愿,问责政府,同样还可以正常的生活,该上班的上班,该念书的念书,怎么为了表达希望真相,希望权益被保护的声音,就被定义为无理性的“抱怨”,标签为危害社会动乱的企图?一个和谐的国家,才能经得起“怨气”的考验。而对于所谓的理性派,是不是因为太过于理性,分析到了后果,不敢生气了呢?

为什么会抱怨?鄙人认为,“抱怨”始终是为了表达一种意愿,一种希望得到真相,一种能够维护合法权益,一种奢望将来不会再发生类似悲剧的意愿。他们的做法是理性的,只不过情绪和言辞上,在人看来变成了激进。

这种声音和意愿,在民众看来,可能就是一次牢骚。可以对于政府部门,这是一种压力,一种监督力量。正因为有了这种问责的声音,政府才应该给民众一个交代,而不是采取集权,限制言论,封杀网络。民众是政府保护的对象,不是政府的敌人,除非这个政府与公正相背道。

沉默不会使你受伤,会使那些受伤的人感到孤独无助

如果没有这种声音呢?政府官员完全没有压力,控制强大宣传机构,举办几个晚会,很快这样的人祸事件,就变成了天灾,成为了政府又一次带领人民群众对抗天灾的伟大功绩。更为致命,没有检讨的政府,下一次出现事故,仍然可以故技重施。那么最终受害的谁?

国人为什么沉默?为什么不生气?仅仅是因为所谓的理性么?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恐惧,一种绝望。觉得生气了又能怎么样?甚至还会引火烧身。绝望在于觉得自身力量渺小,无可作为,纵容了那些犯罪的贪官污吏。当今中国发展的状况,就如同这辆高速行驶的动车,技术和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最重要的一定,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辆车上的乘客,而不是看客。想一想,那一天,当你乘坐的这辆车因为人为管理出事了,你是否还能克制得说,我要理性,不抱怨,我要等政府给我一个公道。

那么这样的“抱怨”有没有用?更多的时候,还没有去做,就事先预测没有用,既然对社会无危害,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况且,很多时候,作用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历程。就像生病的人,吃一两次药未必就能见效,诚然,不吃药也可能痊愈,但是痊愈的时间肯定比吃药要漫长。这些声音,就像药片一样,慢慢鞭笞这个国家走向进步。

制度不是为了让人变好,而是为了防止人变坏

网络还看到了一则

“中国,是我的国家,抱怨和讽刺并不能让它变得更好。从我们这一代人开始,从政不庸、从商不奸、从法不贪,以期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现状,留给后世一个强盛的中华。”

这样的愿望何其伟大,但是有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到时候,您还是那个您么。我们坚信自己能够从政不庸、从商不奸、从法不贪。可是除了纸上谈兵,能够竭力躬行么?当初那些入党的人员,不也是志存高远,心系天下,为何到后来就落马双规?中国人一向崇尚出淤泥而不染,觉得能不染只是道德修养层面,可是,在淤泥里,也不会光辉到哪里去。

“我们恨贪官,又拚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种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们真正该反思的。”

看了上面两则消息,更觉得这个国家有病,并且病入膏肓。昨日听见两人辩论。一人问“既然如此恨党,为何入党”。答曰“入党是为了吃香的和辣的”。虽不尽其然,也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

想想,要是这些人报考的是美国,日本,欧洲的公务员,他们还会如此积极么?鄙人认为,自私本没有错,谁都想生活的更好,无可厚非,当然追求自己生活的同时,不能损害别人的生存。问题在于,这个国家的体制,太容易让这些自私的想法实现了,并且还损害了同胞的利益。凭借党带来的特权,吃香喝辣。人性本无错,有错的是一个不完美的制度,让人的贪婪和欲望能够无所限制。作恶的成本太低,没有监督。

中国的很多问题,涉及民生都可以重这个制度上去分析。很多人都说,制度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人的修养。人固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好的制度可以限制人作恶。

有的人认为无需制度的变革。读读历史课本,我们可以轻易的看见,维新党人,革命党人,共产党人他们的主张救国。维新失败了,君主宪政不合适,革命党人失败,资本主义不合适,历史证明了这些。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集权的计划经济同样不合适,才会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早就不是纯粹的社会主义,为什么就不能变革一个更好的制度?当下的制度,弊端太多。既得利益集团控制着国家重要资源和财富,分配不均,社会阶层分化严重。

政府的职能在于让民众幸福

有的人说,你身在福中不知福,问问你爷爷,旧社会是什么样的吧?此种观点正如韩寒《脱节的国度》所言,他们认为他们给全国人民带来了解放,带来了莫大的幸福。

请循其本,政府的职能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给人民安定幸福的生活么?中国发展的巨变,是政府的本分和职能,这不是他们对中国老百姓的恩惠。倘若本职工作做不好,这才叫罪过。别人施以恩惠,应当心存感恩。可是这些本来就是政府的工作,人民可以给政府一个合格或者优秀的成绩,而不是像见到救世主一样三拜九叩。

其次,政府真的就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发展了,发展的特点就是极度的不平衡。东西部的差距太大了。西部资源经常被调到东部支持开发,而先富的人早就忘掉了剩下的人。既得利益集团凭借着制度的漏洞,把持着资源的分配,形成庞大的官僚,与民众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中国的GDP背后,是一个畸形的社会。人均GDP甚至不如旧社会,你说这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许我们能够生活的暂时无忧无虑,可是统计数字不会骗人,人均如此低下,在我们幸福的表面,还有多少同胞挣扎与生活之中?

终归,社会的制度必须变革完善,用胡适的话来说,就是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共同目标是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民众权益得到保护的社会,这一“社会”还是“资本”无关。

国家有病,教育救亡

既然目前中国这个巨人有病,这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存在问题,青年人能够为此做些什么,表达意愿的声音,不做沉默的人士。那又能做什么?当年鲁迅弃医从文,就是为了唤醒民众。因此,能够带来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力量就是教育。自我教育,以及传播先进文化和理念。想到twitter上的一段话

“@wangdan1989建議有心改變的年輕人,不要僅僅停留在網絡上,可以考慮在生活中與身邊的志同道合的人,先從組織讀書會和聯誼會開始,去搭建公民社會。

@wangdan1989悲观,我当然可以理解,但不能认同。其实,1989年之前,我在北大组织民主沙龙的时候,大部分北大同学也是冷漠和观望的,当时的主流也是托福和出国,也许还有麻将。但是不到一年,情况完全逆转。中国人心里想的,一旦事情发生会去做的,以及现在说的,这三件事情,会完全不一样,这才是我们的国情。”

“敏感词”给了一个方案,我相信智慧的中国人有着更多的方法。难得的是不再沉默,把心中的美好愿望付诸实现。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声音和实践太少,恰恰是太少了,才需要大家为此而去奋斗,每一种声音,在于一个人而已,确实难以惊醒众人,然后多一些这样的声音和措施,带来的社会效应就完全不同了。

中华人,习惯于隐忍的民族,忍气之吞声,逆来之顺受,最终的结果只是一再被欺负。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有的只是自己争取的命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