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转型与中共的历史转型

作者:蔡霞

来源:《同舟共进》2011年第8期

本站发布时间:2011-7-12 8:48:21

阅读量:41次

蔡霞,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市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而探索奋斗。中共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否定她的奋斗历史就等于否定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奋斗历史。我们必须把党的革命奋斗、今天中共与中国社会所面对的问题,放到一个大的文明转型的背景中看待。

中国的革命、建设与器物文明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这三大文明形态的转换。(信息文明刚开始露头,还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概括。)中国在农业文明的时代很辉煌,但欧美国家于17世纪中叶起,率先进入工业文明。19世纪中叶,欧洲帝国主义以军事侵略的野蛮方式将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输入中国,1840年后我们民族的命运发生了深刻变化。直到现在,民族心理上都没有摆脱“落后挨打”这四个字的阴影。归根到底,我们的“落后”是落后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脚步。所以,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变迁的历史主题就是文明转型——从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我们正处在这个深刻的文明转型过程中。

要实现文明转型,必须解决好三大问题:(1)民族独立——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赢得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平等权利。从1840年到1949年,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用了100年时间。(2)制度进步。一个传统的古老国家要走向现代文明,必须解决好现代国家制度建设的问题。中共执政60多年来一直处在探索之中,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质就是继续执政以来必须完成但还没能完成的这个任务。(3)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实现现代化。“振兴中华”最直接的结果是国力的增强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背后靠的是制度变革的支撑。中共领导人民浴血奋斗28 年,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只是取得了振兴中华、追赶现代文明必须的前提。

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在追赶现代文明,寻求民族振兴道路的探索中作出的历史性抉择。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流血牺牲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执政的地位。但革命的胜利不等于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革命胜利后中共努力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试图“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强国”。但当实践证明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不能成功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后,重新寻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长期的革命斗争使我们形成了政治判断多、研究规律少的惯性思维。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追赶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力明显增强,巨大的变化令世界瞩目。归结起来,中国共产党的90年奋斗,其实就干了两件事:一是革命,争取民族独立,奠定中华民族追赶文明的历史前提;二是探索、寻找建设道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们初步实现了器物文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小了。

制度文明与社会进步要求中共实现历史转型

尽管我们在器物文明层面上与国外的差距缩小了,但推进器物文明只是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的最低层次,其背后要有制度的变革作为支撑,这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向的都是制度变革。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转型中,制度变革与创新始终是关键性、决定性的因素。

但从结束帝制到民主政治,中间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政治发展变动过程——威权政治,即外表虽有了一套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设计、框架,真正运作起来却没有摆脱传统政治的影响,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依靠的是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强势力量来推进国家发展,主导国家的走向。其实,威权政治就是“强人政治”。

威权政治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因此,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对人民民主就有了明确的主张,并努力去实践、去尝试。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就讲到:“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我们现在要的民主政治,是什么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搞民主政治就必须承认宪政,必须要建立宪政的体制,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我们党在20世纪40年代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毛泽东还有这样一段讲话:“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在中国境内,只有解放区是彻底的实现了。”(《毛泽东选集》第3卷)为此,当时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和国民党一党独裁的政权形成了鲜明对照。

中共执政以后,究竟如何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制度,这种探索非常艰难。它首先体现在:从1949年到1982年,国家的政治体制框架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毛泽东重提“一元化”领导,逐渐形成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在客观上形成了执政党高居于国家权力之上,执政党国家化、党的领导权力化、党的组织行政化、部分党的干部官僚化的政治架构。由此,尽管执政党始终强调坚持党的性质宗旨,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但在这样的执政方式下,部分党员干部的蜕化变质不可避免,党脱离群众的危险始终存在,也始终难以克服。当时我们尽管强调了人民当家作主,但主要是从人民民主专政的角度讲,着重的是国家政权的阶级专政职能,轻视了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权利。当时,我们以为党领导革命胜利执掌政权,就是党代表人民当家作主——可谁是党?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上是不够明确的,往往容易把党的某位领袖人物看成是党的代表,而领导人的意志又在党内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不自觉地强化了人的政治权力,延续的是人治机制而不是现代的民主法治机制。

1982年宪法确立了现在国家体制的大体框架,这个框架是大致合理的,问题在于它的运转,所以政治体制改革有很大空间。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现代国家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处理好几大关系:执政党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还需要调整执政党的党内关系。归结起来,就是推进民主政治与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制度文明层面的不断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30多年的发展进步,相当于西方世界用200年时间走过的发展历程。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社会的快速分化,各种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的发展客观上把政治发展的问题提上重要的日程,制度文明层面的变革创新与进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和前途命运。如果我们自觉推进政治文明,国家走向未来文明的路途就会相对顺畅,国家也会有长治久安的机制;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它,很难讲会否有新的社会动荡和大的社会风险。

李泽厚曾提出“告别革命”,革命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不能否定,但为此付出的社会代价也绝对是大的。在民族危亡的情况下,中华民族除了革命,没有别的出路。但今天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能否很好地化解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很好地推进民主政治,提升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就要求执政者不能躺在经济发展的“政绩”上,陶醉于以往的成绩,而需要看清社会对政府和政党的更高要求,自觉推动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中共90年的奋斗探索走到今天,历史对她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领导发展民主政治,中共自身就要进行历史的转型,第一是从领导革命、夺取政权的政党向执政党转变;第二是从传统政治的影响中走出来,向领导民主政治的现代政党转变。如果我们党能较好地完成这个历史转型,将为中国社会更好地走向现代文明提供较好的政治保障;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这种历史转型,这个党未来发展的空间、党的生机活力就有可能萎缩、窒息,同时会对顺利推进中华民族的转型增加一些不可测的风险和社会的动荡。这是我们必须自觉意识到的问题。

解放思想、深化政改,决定执政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要实现党的历史转型,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型,对中共来讲,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百年前中华民族先贤们提出中国社会要来一场大的文化觉醒、思想启蒙运动,那么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能否解放思想,既关系到政党的命运,也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了这么一句话,“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在发展,人的思想也要往前走,一个政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实现社会的文明转型,需要做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1.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但若用不科学的态度去理解科学理论,它就有可能被扭曲。当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不只有这一种思潮,还有无政府主义思潮,尼采、罗素的哲学理论等,但为何只有马克思主义站住了脚?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焦点是寻找民族的出路,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解决工人阶级如何拯救自己命运的。但它又不仅仅讲革命,还讲人性,讲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来实现党自身的历史转型,推动中国社会民主进程,关键就在于思想上怎么对待科学的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提出这三个“解放出来”至今已经十年,但我们的步伐还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执政党如果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将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

2.抽取基本理念,民主就会变成空壳

以前我们在民主问题上有过各种争论,包括民主的价值具不具有普世性。民主价值的普世性来源于人对自身的基本价值的需求,包括尊重人的生命、保障人身安全、人的生存发展、人的自由意志等。但民主的模式并不具有普世性,它是多样、多元的,不同国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形成不同的民主模式。当初中共经历了14年不断的解放思想,最终才承认在经济领域中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市场经济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今天我们也要承认,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同样具有客观规律,民主政治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则既不姓“社”也不姓“资”,我们既要坚持对民主的追求,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模式。

在探索中国的民主政治道路时,必须承认我们对民主政治的理解还相当原始和粗糙。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国外学者称之为“姊妹革命”,这是近代以来人类对民主政治伟大实践的探索。对这两大革命截然不同的看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理解。尽管“姊妹革命”具有共同的思想前提:“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但其民主实践路径是不一样的:美国人注重的是宪政建国,法国人搞的是群众性大革命。我们曾把英美建国的宪政体制探索看成是资产阶级政治而加以排斥,把法国大革命的探索看成是我们应该效仿和学习的。其中起作用的重要因素是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斗争思维。法国革命的一些传统被我们沿续了下来:其一,以人民大革命为方式,以追求平等为直接目标。其二,强调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和神圣性,而忽视个人利益的差异性。其三,把民主简单而绝对地理解成“多数人的统治”,忽视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其四,强调统一,以排斥性思维对待分歧,用斗争解决分歧。其五,把自由民主看做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把包容看做是妥协,把妥协看做是背叛。

要深化对民主政治的认识,就要全面、理性地理解近代人类民主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教训。实际上,法国大革命既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这些教训至少有三点:一是群众性的大革命可以摧毁一个旧世界,却难以完成建设一个新制度的历史任务;二是是否建立有效的宪政体制和分权制衡机制,对摆脱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政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是若没有法治的控制和保障,哪怕再好的原则口号都难以真正实现。

经过18、19世纪的民主实践,今天的“民主”已是有多重含义的复合性词语:它包含了人权、平等、自由(民主的价值指向);也包含了宪政、共和、法治(民主的实现机制),有了民主才有公平正义。这些都是民主政治内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念,抽去这些东西谈民主,民主就会变成一个空壳。

3.国情要讲,思维方式更要自觉转变

一个政党的思维方式需要发生转变。在过去,革命就是摧毁一个旧世界,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思维方式是排斥、对立型的思维,执政后我们需要从破坏、摧毁型思维转变为建设、创新型思维;从狭隘、封闭性思维转变为开放、吸收性思维;从传统的人治思维转变为现代民主法治型思维。凡有利于中国民主进程的人类文明成果都要积极吸收、借鉴,而不是狭隘地排斥。

在社会的运转中,还要从控制压力型思维转变为服务引导型思维,譬如怎么对待群体事件,怎么对待人民群众的不同意见,怎么对待网络上的多元思想,是控制、禁止人们思考还是引导思考?思想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执政党要做的应是引导人们思考,理性看待中国社会的变化,理性认识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顺应人民的意愿和要求,自觉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克服我们现存的严重的党内腐败,以清廉、诚信、亲民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信任,而不是掩盖问题。

面对中国社会的变革,执政党要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有几个因素决定了中共能否真正实现自身的历史转型:一是思想的解放,二是克服既得利益的阻挠,三是深入地研究民主政治,尽可能减少民主转型、民主政治推进过程中的社会风险,尽可能避开各种陷阱、减少社会代价,使中华民族比较顺利、平稳地走向现代民主进程。这是今天这个时代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要求。

中国是个东方社会,它和欧美国家不一样,中国的文化传统思维是权威主导型的文化思维,我们在发展民主政治时不可能脱离这个国情,要把主导性的政治权威力量与社会民众的民主热情很好地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国家走向民主政治时,还要承认政治权威的主导性作用。这种主导性的政治力量,能不能承担起这个历史重任,还要取决于它本身如何认识社会、认识时代、认识自己,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总之,我们探索如何推进民主政治的路径,还有很艰巨、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党和人民共同努力。

结 语

2011年既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也是中共诞生90年,还是苏联解体20周年。这些年份的纠结点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辛亥革命要解决推翻帝制以后如何走向民主政治的问题,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面对这一问题。辛亥革命留给我们哪些历史性的思考,作为国家主导性的政治力量,如何面对这个历史课题?今日的中共如何吸取前苏共的教训,怎么把握领导改革的主动权,积极地赢得改革的空间,这里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紧紧连在一起的。在纪念中共诞生90 周年的时候,我们既要充分肯定90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也要看到我们党在奋斗过程中的曲折、失误和教训,更要看清历史进步的潮流和趋势对党提出的更高要求。这是对党负责、对民族负责、对未来负责。我们要自觉实现党的历史转型,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现代国家制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为完成中国社会的文明转型而努力。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