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商报专栏,已刊发
 
 
 
中国和利比亚的关系,可谓典型符号—既可彰显中国和非洲、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亦可观照中国对待独裁国家的态度,更预示中国外交调整的必要性。
利比亚战事,始于3个月前的联合国1973号决议。中国和俄罗斯投了弃权票,中国一如既往希望政治解决,借以在西方和利比亚之间维持外交平衡。”禁飞区“变成了一场拉锯战,而时间显然不在卡扎菲这边。中国”两面光“的外交举措,反而变得进退失据。当前,德、英、法等十多国承认利比亚临时政府的合法性,刚在不久前声明与中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共进退”的“战略协作伙伴”俄罗斯,也颠覆原有立场,转而强调卡扎菲必须下台。
中国外交似乎已经开窍。刚刚,中国政府和班加西的“全国过渡委员会”进行接触,而且公开高调。这意味着,中国和西方国家一样,都在迎接着“后卡扎菲时代”的来临,中国走出了外交调整的重要一步。

中利关系,并不深厚。媒体报道,近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所谓的“新殖民主义”,就是卡扎菲所发明。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没有影响力,就想在非洲搞一个他主导的非洲合众国。但是,中国在非洲的巨大影响力打碎了卡扎菲的“野心”,他把中国称作“新殖民主义”。因此,在对抗中国在非洲影响力方面,美国和利比亚并无二致,只是利比亚更像是“贪心不足蛇吞象”罢了。尤其是在2006年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参与峰会的49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是国家元首,唯有利比亚派出的是低级别的外交部副部长。

可见,中利关系是纯粹的经济关系,而缺乏政治上的亲密。而中国也深知这种功利关系的脆弱性,从而在利比亚局势紊乱不堪时动用最大规模的国家力量撤侨,导致中方在利损失高达188亿美元(或者更多)。成熟的大国外交,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中国撤侨看似人性化,却使中国的经济利益大幅受损。以至于中国内地人士也感觉如此撤侨有些草率,因为传统上更为重视侨民生命安全的美欧等国,相比之下并没有急切行动。

更值思考的是,对于卡扎菲,中国待其始终不薄。但结果却是大异其趣,尤其是俄罗斯,采取了其一贯的外交颠覆之策,先和中国抱团,继而倒向西方。从北约轰炸前南到西方对利比亚动武,俄罗斯似乎一直在外交上耍中国一道。就为了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中国就为几个千夫所指的独裁者埋单?中国外交的中庸平和,反而总是为西方世界视为支持独裁者。

可见,中国的大国外交,在我看来更像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讲求原则但却有些迂腐,因而不仅为一些无赖小国所利用,也被世界大国误读为不负责任。近日,政治学者斯科特·霍克利就在《外交学者》杂志上撰文,称中国的外交的“不干涉”原则是“中国的漠不关心主义”。

确切讲,和中国经贸覆盖全球的扩展能力相比,中国的外交和军力都是严重滞后的。中国军力在增强(蓝水海军战略的提出,航母舰队的建设),但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步幅有些踯躅不前。中国政经精英,要么无休止地争议要不要坚持韬光养晦,要么就是割不断和亚非拉“穷亲戚”的外交血脉,尤其是那些抓狂的麻烦制造者。殊不知,邓小平先生的韬光养晦,是典型实用的现实主义外交。领会不透邓的外交精髓,就会陷入教条主义的外交麻烦。

最现实的中国外交就是,最小限度地和美国外交发生龃龉,最大限度地和美国维持和谐外交关系。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外交上配合美国,尤其是对一些美国认定的“无赖”国家上施以援手,美国是否也会在中国地缘周边少一些戒心?中国是不是也会少了军事现代化的障碍,乃至更容易化解在南海、东海和邻国的矛盾和争端?

大国外交无法用假设得出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大国外交从来都少不了妥协乃至交易。中国可以拿来美式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为何不能在外交上更灵活一些,形成G2共治的亚太和全球外交新局呢?

独立自主外交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小国寡民乃至“冷战”时代,确乎不失为一种中庸理想的外交模式。但在全球化时代,这显然不可能,国力所系,全球对中国寄予更多的厚望,不走出“不干涉”的窠臼,不仅国际社会失望,中国的国益也难得保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