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 07 月 10 日

Decrease Standard Increase | Email | Print | Favourite

china_us_file_100711.jpg

美国航母编队频繁出现在亚洲西太平洋海域。

[file]

中国时政杂志《瞭望周刊》刊载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文荣的文章指出,中美安全关系近年来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变化和许多新特点,其中最主要因素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国国家利益已超越国境,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与美国独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和利益的冲突增多。

钱文荣的文章说,从另一方面看,由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共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方面,两国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也在扩大。

钱文荣从一系列战略角度分析了中美两国安全关系的新特点:

领土主权与军事安全

文章说,领土主权是所有国家的核心利益。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明确写上了“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但是,奥巴马回国后不久,立即派代表去台湾解释说,联合声明中所说的领土主权不包括台湾。2010年1月30日,奥巴马政府宣布了新一轮对台军售,在品种和质量上均超过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对台军售,总价值达64亿美元。文章认为此举严重违反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特别是“八.一七”公报原则。奥巴马政府这一做法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作出必要反应,宣布中断中美军事交流。

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

在军事安全领域,美国大大强化了在东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周围的军事部署。

一是构筑以关岛为投射中心的军事包围圈,即所谓“三个岛链”。其中第一岛链北起日本的九州岛,南至马来半岛的帕纽索普角;第二岛链的核心是关岛,有美军在西太平洋最大的海空军基地;第三岛链的核心是夏威夷岛。

二是强化与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特别是利用韩国“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以及中日钓鱼岛主权争执大力加强美日、美韩同盟,并通过日韩相互交换情报和所谓“后勤支援”等协议以及联合举行军事演习等方式,构筑事实上的美日韩三国军事同盟,其威胁目标不仅针对朝鲜,也包含防范和遏制中国的意图。

三是在中国周围频繁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威胁中国的安全。2010年以来演习的规模和频率都是空前的。2010年世界十大军事演习中美国占了8场,全部在亚太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

中美双方的关注重点从传统军事安全扩展到太空、海洋、信息领域的相互防范。美国国防部2011年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宣称:“我们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程度,及其在空间、网络空间、黄海与南中国海等领域的自我宣示保持关切。”报告威胁说:“我们将准备着展示我们的意志,并投入任何需要的资源,以对抗任何阻止我们进入和使用全球公共空间和网络空间的破坏行为,或者威胁我们盟国安全的行为。”为此,美国已经和正在继续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

美国军用飞机大幅度增加对中国海南岛和南海海域的海上和空中侦察活动。中方多次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侵犯中国主权的侦察行动,但美方坚持认为国际协议允许其进行此类活动,因而此类侦察活动迄今有增无减。

美国渲染“中国正在迈向太空军事化”,并把中国发展空间技术,包括发射北斗导航卫星、载人航天飞机和无人探月工程一概视为“对美国海军在太平洋的行动构成威胁”。

钱文荣的文章说,众所周知,真正在大搞太空军事化的恰恰是美国自己。美国是第一个建立太空司令部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建立航天部队的国家,并正在加速研发太空武器,如天基拦截器、杀手卫星、太空激光器等,以及X-37B空天飞机和飞行速度高达音速20倍的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新型航天飞行器。美国密集地进行空天飞机的飞行,目的是检验“快速全球打击”的能力,掌控制天权,正在对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国的军事安全构成实际威胁,并挑起了太空军备竞赛。

网络战和网络安全

网络战和网络安全包括军事、经济和政治与意识形态三个领域。

文章称,近年来,美国一再无端指责中国黑客对美国军事和商业部门的攻击。美国国防部2010年8月向国会递交了所谓《中国网络战争执行能力》的报告,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政府和军队“指使”民间黑客集团向美国政府和产业界发动网络攻击,其目的是抹黑中国的国家形象,并为其对中国进行网络战制造借口。对此,中国政府已予以坚决驳斥。

文章指出,美国是第一个成立网络战司令部和组建世界第一支网络战部队的国家。它把网络战视为“传统和非传统冲突的主要阵地”。美国又是世界上最大黑客发源地,美国黑客约占全球黑客总数的1/3。近年来美国大力开发了如“震网”病毒等新的网络武器。据《纽约时报》报道,2010年11月间,美国伙同以色列利用“震网”病毒对伊朗核电站和核设施发动攻击,“使伊朗1/5的离心机感染该病毒而被迫关闭,从而延缓了伊朗制造其首枚核弹的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病毒已在扩散,威胁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网络安全。

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在经贸和金融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且发展迅速,使两国人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美国的担忧也在增加,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也随之从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扩展到了经济和金融领域。

文章列举了美国采取的措施:第一,不断施压人民币升值,并极力拉拢西方国家和个别发展中国家联合施压,给中国应对发端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复苏造成更大困难,使中国许多外贸公司和外向型企业因人民币升值而造成很大经营困难。

第二,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滥印美钞,转嫁危机,不仅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通货膨胀,而且导致中国政府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大幅缩水。

第三,把中国的自主创新也视为对美国经济竞争力的一种“威胁”。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科技合作硕果累累,合作领域广泛。但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却千方百计予以阻挠。奥巴马政府多次要求中国政府修改自主创新政策。为遏制中国的自主创新,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转让限制。与此同时,美国又根据1933年制定的《购买美国产品法》,禁止美国公共项目建设中购买中国产品。

第四,极力阻止中国公司参与并购美国公司的活动。继2005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未成后,近年来,更多的中国公司在美参与并购受阻。如华为公司收购美国3COM、摩托罗拉无线业务,以及今年收购仅涉及200万美元的3Leaf公司的努力,均因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部分国会议员的反对而失败。

应对地区安全和全球合作

文章认为,总体上说,中美在应对地区安全和热点问题挑战方面的合作是好的。但是,2010年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例如,在朝核问题上,奥巴马政府不仅无理指责中国在韩国“天安舰”沉没和朝韩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上的立场,一再压中国“明确表态”,而且对中国呼吁尽快恢复六方会谈采取当面敷衍、实际拒绝的态度,目的不仅是要保持对朝鲜的压力,也是要保持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面。

文章指出,进入21世纪后,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以及环境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合作也不断加强。

在双边关系上,中美在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问题方面的合作有了较大加强和发展,突出地体现在胡锦涛主席年初访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以及其他一系列合作协议中。但是,双方仍有分歧,主要是美方担心中国的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损害”美国的利益,企图进行遏制。

文章最后的结论是,第一,中美安全关系愈来愈复杂,主要是由两大因素形成的。首先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美国对中国的疑虑增加,中美两国间的结构性矛盾愈来愈突出。第二大因素是中美两国战略目标不同形成的战略性矛盾。

第二,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两国不仅经济上相互依存,而且安全关系也不仅限于矛盾、冲突和对抗的一面,相互需要合作的一面也在不同程度上扩大。若双方善于利用共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开展合作,有助于使两国关系继续得到加强和发展,避免对抗。这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也是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期盼。

编辑:陆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