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全国38个城市的一项“公共服务”调查显示,当前中国城市居民评价最高的公共服务项目是“文化体育”,评价最低的公共服务项目是“社会保障和就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于星期天上午发布了2011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法制日报》的报道说,该蓝皮书根据社科院对38个城市近2万人的调查问卷结果撰写而成。全国总体来看,基本公共服务的9项指标中,公众评价从高到低依次是文化体育、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医疗卫生、公职服务、住房保障、公共安全、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其中,住房、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与公共卫生是当前公众最关注的三大民生问题。蓝皮书认为,文化体育事业的相关公共服务及其产品比较好地满足了公众的需要。而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则是薄弱环节,政府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服务。深圳居民张先生对此评论说:

“就深圳具体而言,公共服务方面可能比较欠缺的我个人认为在教育和医疗这些方面,可能还有公共安全。这三个问题我作为深圳居民,我认为可能还需要比较大的提高。”

蓝皮书显示,中国东部城市在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中表现突出,在排行榜中位于前10名的东部城市占比60%;西部城市占比30%,中部城市仅太原市进入前10名。根据该蓝皮书,基本公共服务客观评价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拉萨、天津、珠海、乌鲁木齐、大连、呼和浩特、太原、深圳。公共交通满意度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珠海、拉萨、海口、宁波、银川、重庆、杭州、厦门、青岛、南宁。

深圳居民张先生认为,在中国,公共服务与户籍人口相挂钩的政策,造成了很多问题。

“主要是深圳是一个人口流动居多的城市。按照公认的数字来讲,深圳大概有一千三百万常住的人口,其中只有三百万左右具有深圳户口,有户籍的。按照政府的一些规则,在卫生、教育和警察的这些部门的配备就会按照户籍人口来配备。公共安全方面的情况稍微就突出一点儿。表现在正式编制的警务人员的编制不够,所以,每个派出所都会雇很多治安员,或者我们把他称为协警。这些协警基本上都是临时聘用的。好处就是成本会低一点儿。但问题是他的素质等各方面就跟不上了。”

总部设在美国纽约的“中国劳工观察”负责人李强指出,目前中国很多农民工在大城市打工,却无法享受所在城市的基础教育、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

“农民工享受不到各种福利。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公平。我最近从纽约搬到新泽西,我觉得没什么区别。就是把驾照换一下,实际上就在当地了,因为你就可以享受当地所有同样的福利。在中国可能就没有办法。因为有户籍制度。”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在38个城市中,有超过三成的城市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与GDP不匹配,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蓝皮书建议,在今后的政绩考核中,应逐步淡化GDP比重,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比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