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折了王勇平,伤了王旭明

作者:高人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8-17

本站发布时间:2011-8-17 17:04:58

阅读量:97次

“和谐号”动车追尾后,铁道部7·24的发布会,惹得舆论汹汹,一时间“折了王勇平,火了王旭明”——后者先是《写给勇平兄的一封信 》,后又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再次重复信中内容,了无新意。

我曾以《似是而非的“建议”》,对该信做了简要分析,说他不像是一个“过来人”,有些“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把信件公开,也不够朋友”。

看了他的访谈,更加深了我原来的印象:他实在是夸大了“发言人”“发言”技巧的作用。

他说,“重大事故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和最愿看到的,我以为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态度;二是事实”——有道是“事实胜于雄辩”,如今他却是“态度胜于事实”,如此以“发言人”的身份“代表”受众,这可真是他说的“以为”了。

就拿我来说,看新闻发布会,只想听事儿,并不在意发言人的外貌,风度,口才,反倒觉着呆板木讷之人诚实可信——这或许是偏见,也与“巧言令色,鲜以仁”的屡试不爽有关。

譬如外交部的发言人,都是不苟言笑,甚至生硬,死板,有时顾左右言他,或者所答非所问,甚至“无可奉告”,等等——那是他(她)们未经授权不能回答的问题,但他们所披露的事情及其表态,才是公众关心的重点。

对重大事故,诸如这次追尾,公众急于了解的是事故发生原因,死伤和救援的情况,尤其是有关“停止搜救”的真相。这些问题不予明确答复,不“厘清事实”,即使态度再好,即使是王旭明“设计”的那套说辞——我再给他加上一条发布前先为死者默哀一分钟,也架不住记者追问,也平息不了众怒。

所以,他还说“态度比事实更重要”云云,更是不经之谈——因为,“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本身,其实就是发言人的首要“态度”;进言之,态度“诚恳”的要义是“诚实”,是“开诚布公”事情的“真相”,否则,鞠躬,“好好说”,无济于事。

还有,拿温相说事,说服力不大——拿他的“发布”有样学样,也不会有他那效果,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他是总理。

在谈到“政府公信力”时,王旭明仍然强调发言的“技巧”和“表达”——“把好事说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说”,而把不能捂着盖着放在了相对次要的地位,这就是“本末倒置”,“主次颠倒”了。

从袁木到如今的政府发言人,都说明了唯有“诚实”,才是取信于民的根本。

如今,王勇平真的“折了”。这是应该的,并不冤枉他——因为,作为发言人,你“站出来”是国家公务,你怎么“发言”是个人水平,铁道部此举无可非议。

我怀疑,他的停职,固然因为“这是奇迹”和“反正我信”这话,被网民大加调侃,从而使得铁道部大失颜面,但更深的原因,或与他未坚决否认“没提前宣布结束救援”,“掩埋车头”的释疑不妥,以及言谈举止过于随便如称年轻女记者一口一个“姑娘”等,实在有损发言人形象,并给领导“找事儿”,“添乱”有关?

但无论如何,王勇平不着调的“发言”,尤其是小伊伊的侥幸生还,永远是铁道部的心病,留给百姓的话把儿。

王勇平被停职,客观上也伤着了王旭明——尽管他是“君子坦荡荡”,但在共同受训的第一批部委发言人中,他是唯一公开批评“同窗”和“好友”之人;何况,他们都是“肉喇叭”,谁敢保证没“发布”过违心之论?

王旭明应该物伤其类才是,别再“发言”了。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