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高鐵發展與隱憂專題3(中央社記者蔡素蓉台北7日電)「這種事急不得」,台灣學者張學孔分析,「大陸高鐵沒有完成測試里程就上路,風險本來就高;溫州事故可能使各國對大陸高鐵失去信心,衝擊大陸高鐵整車、整案輸出的企圖。」

大陸溫州動車7月23日出現追撞事故,造成40人死亡、近200人受傷。陸媒開始檢討大陸高鐵「世界第1」神話,南車、北車等高鐵概念股重挫,籌資計畫也暫擱置,一夕之間,大陸高鐵外銷前景由紅翻黑。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張學孔曾多次應邀赴大陸參加軌道論壇,並以境外學者身份為中國大陸永續發展戰略提供建言,對於近來大陸發生重大鐵路事故,他相當有感觸的說,「中國應該要慢下來」。

「2009年7月,我參加大陸一項會議,大陸鐵道部前副總工程師周翊民會中直言大陸高鐵建設『要按步就班,這種事急不得』,『劉志軍執意追求世界第1,忽略很多系統安全重要性』」,張學孔回憶當時情景。

張學孔說,高鐵是「土機電」成品,須結合「土木」、「機械」與「電機電子」技術,很多事急不得,要求通車前測試期10個月,是因為有些程式或系統上bug(漏洞)沒那麼快出現,較長測試里程是為了分散風險。

「大陸前鐵部長劉志軍太追求第1了,原本規劃5年興建京滬高鐵,2年半就通車了,所以才通車5天,就發生了多次事件。因為測試時間不夠長,所以沒辦法發現軟、硬體工程缺陷。忽略高速系統穩定必要的工程步驟,會使系統安全、可靠性出現很大危機」,他說。

事實上,大陸高鐵設備、技術來自許多國家,整合後予以「提速」,大陸媒體以「反向創新」來形容,日本媒體則批評「山寨」。不管如何,整合多國設備或技術,對整個系統穩定性,原本就是很大的考驗。

不過,系統安全性、可靠性出現問題,倒不能掩蓋大陸高鐵近幾年技術突飛猛進的事實。大陸官方多次強調,透過「引進」、「消化」、「再創新」,大陸高鐵已申請1900多項專利,還有481項正在受理。

張學孔對大陸高鐵技術水準也持肯定看法。「大陸高鐵每一次提速,都是全世界大廠共同參與。大陸獨特政治體制,決策明快,並挾帶龐大市場,讓世界大廠都不得不參與,以技術換取進入市場的機會」,他說。

為了引進外國高鐵技術,大陸鐵道部統一對外談判,壓低採購價格,還要求外國廠商同步轉讓關鍵技術。

大陸媒體以「中國兵團」來稱呼鐵道部強勢對外談判。最成功一役是2004年西門子參與大陸高鐵競標失利,隔年每列原型車價格由人民幣3.5億元,降至2.5億元;原本要價3.9億歐元技術轉讓費,大降至8000萬歐元。

更厲害的一招是「國產化硬指標70%」,鐵道部不得向外資購買產品,只能向中外合資企業採購。為了換得進入大陸市場門票,世界大廠只好與大陸企業合作。

在這種模式培育下,2000年原本隸屬於鐵道部的-南車、北車集團,成立公司後一飛沖天,2010年底在手訂單估計均逾人民幣千億元,擠進全球前五大鐵路車輛生產商之列,更整軍要把中國高鐵品牌推向全球。

南車集團總裁鄭昌泓今年1月接受大陸媒體訪問,發下豪語,5年內集團海外業務占營收比例要倍增,要超越業界老大加拿大龐巴迪,成為全球第一。

大陸高鐵外交進軍全球夢想,似乎已箭在弦上。其中最受國際注目的是,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1月訪美期間,鐵道部與美國奇異公司(GE)簽署備忘錄,同意南車與GE在美合資新公司,促進北美鐵路市場發展。

此外,哈薩克、巴西、泰國、寮國、俄羅斯等地,都是中國大陸想要進軍的市場。

「大陸所生產的許多高鐵核心零組件,早就輸出到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但大陸真正想要的是『整車輸出』,提供『Total Solution(完整解決方案)輸出』,賣一套整合的高鐵服務」,張學孔觀察指出。

鐵道部也曾對外公布,中國鐵路相關企業至2010年底對外出口的鐵路設備多達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約金額上看260億美元(逾人民幣1600億元)。

不過,在溫州鐵路事故發生後,不少產業分析師開始看空大陸高鐵出口前景,一位分析師就說,「安全第一,中國贏得美國高鐵訂單的機率微乎其微」。

張學孔分析指出,「溫州事故不會影響大陸高鐵關鍵零組件出口,由於大陸官方對這次事故處理,引發外界許多批評,會衝擊許多國家對大陸高鐵的信心。這種信心危機反而會比較久。」

「大型鐵路國際標案,投標之前,會先邀請世界知名廠商公開閱覽整個工程規格,聽取意見,修正部分規格,或主動說明部分特殊規格原因。接下來,才是資格標與價格標審查。但大陸發生如此重大鐵路安全事故,很可能在第一關邀請名單就被刪除。」張學孔分析。

「受這次事故拖累,若大陸想要參與競標其他國家高鐵建設,有可能沒辦法自己出面;其他廠商想與大陸結盟,也可能因為這次事故減分,而打消念頭。」張學孔繼續分析指出。

在官方力挺下,大陸高鐵近幾年全面「大躍進」,標榜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包括高速鐵路發展最快、系統技術最全、集成能力最強、營運里程最長、營運速度最高、在建規模最大。

全球也因此掀起興建高鐵熱潮,因為高鐵比航空或高速公路更加節能減碳,而且具「陸權戰略」政經效益,可挑戰「海權世紀」國際勢力版圖,因而有興建「中南半島大高鐵」、「歐亞大鐵路」等呼聲傳出。

以中國大陸本身而言,原規劃興建3條高鐵可以通往歐洲、中亞與東南亞,未來若中南半島高鐵與歐洲大鐵路也興建完成,歐亞大陸經濟整合,所帶來經濟效益將很驚人。所謂「陸權崛起」世紀將不再只是夢想。

不僅如此,大陸還想搶占全球高鐵一哥地位,對外輸出高鐵技術及設備。大陸官方強調,大陸高鐵造價每公里人民幣1.5億元,只有其他國家1/3到1/2,以德國法蘭克福到科隆線為例,每公里造價人民幣3億元。

不過,這次溫州事故發生後,高鐵「安全性」成為比「世界第一」更重要課題。「不要帶血GDP(國內生產毛額)」,大陸官媒也提出沈痛呼籲。

重新思索「安全」議題,也使高鐵「大躍進」,有點「慢下來」。中國南車3日就宣布,原規劃人民幣110億元再融資計畫將延期,股東大會延至9月底召開。一度傳出近日要通車的廣深高鐵,公司也否認這項消息。

張學孔認為,「大陸發展高鐵的方向很正確,因為與航空業或高速公路相較,高鐵更為節能減碳。大陸許多大型技術如橋梁技術真的沒話講,但是太『工程導向』了,沒注意到工程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細節。」

以往外國媒體對於大陸高鐵安全性的質疑,大陸多半帶著民族主義情緒反駁,認為外國企業見不得大陸成為競爭對手。不過,這次溫州事故像是敲了一記警鐘,陸媒也加入批判行列,甚至關注鐵道部財務赤字、經營效率等問題。

溫州事故讓大陸高鐵世界第一的光芒蒙塵,大陸鐵道部對此表示,要採取超常規措施,確保高鐵營運初期安全,強化高鐵源頭質量品管、行車安全控制等。

但這些作為能否重拾各國對大陸高鐵的信心?大陸能否達成全球高鐵一哥的企圖?大家都將拭目以待。

中國南車、北車,是大陸最知名鐵路設備製造商,分別於2007、2008年成立,註冊資本額分別為人民幣118.4億元、83億元。南車、北車上市時引發搶購熱潮,但近來股價重挫,股民戲稱為「冰火二重天」。1000807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