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展物失竊、清皇宮淪為私人俱樂部國寶級文物遭人為毀損,北京故宮今年可說是流年不利,但保存文物與目錄不相符、空調滴水和白蟻蛀蝕等,才是故宮最大的危機。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起草「文物保護法」的謝辰生直言,故宮屢次出現問題,其實都是人的問題。

故宮摔壞一級文物宋代哥窯瓷器並多方封鎖消息,堪稱故宮一九二五年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事故。擁有一八○餘萬件難以估價館藏的故宮,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界專家向《新世紀週刊》說,如果哥窯瓷器屬人為操作的機械破損,完全不需花廿多天才得出調查結論。

故宮從二○○二年起,每年以一億元人民幣的投資進行大規模修繕,只不過,巨額投資並不意味文物安全高枕無憂,其中一巨大隱患,是多年來為數驚人的寶藏,迄今還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定期清查核對。

以「碗」這一編目來說,依型號、花色、年代的不同,件數成千上萬,很多的藏品僅按存放空間位置登記,功能、用途和歷史價值反而都未評估。故宮雖進行了七次文物清點,和帳目比對後仍存不少缺陷,也就是帳目記載的文物,可能沒有實際對應的物件。

除目錄清查的隱患外,故宮地面庫房的防火、防盜、防塵、防震等條件也難達標準。故宮西華門二萬多平方公尺的地下收藏庫,雖內裝全球面積最大的地下恆溫空調設備,三年前仍發生一級國寶、五代時期畫家董源所繪的《瀟湘圖卷》,被落地展櫃的空調滴水打濕而受損,而原因竟是空調換氣口的「設計缺陷」。

想起這一往事,多位故宮研究人員都扼腕嘆息,當時恰巧發生汶川大地震,才讓故宮躲過輿論的聲討。但更誇張的是,故宮一技術人員表示,白蟻正在故宮蔓延,毓秀宮等宮院的部分木柱甚至被蛀蝕一空,故宮卻不願聲張,他擔心,再不徹底清查治理,故宮或許有朝一日將毀於蟲害。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