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认识问题”。
     中国人和日本人已经听得很熟悉了。这几年以来,包括今天,政治家、官员、媒体、学者、年轻人,大家经常谈历史认识问题,这简直成为21世纪初中日关系的“代名词”了。这不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问题,既然“历史认识”作为一个现实的问题存在着,我们就应该勇敢地面对它,并且携手想出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我一贯主张,解决历史认识问题需要中日双方共同的努力。原因简单明了,既然它已经成为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外交问题,就等于是双方的问题,既然是双方的问题,就需要双方一起努力解决,无论双方所持立场如何,只能面对现实,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脱离本质。
   在这里,我想提出另外一个主张,即从全面“解决”历史认识问题的角度来说,中国人和日本人实际上面对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日本对华侵略史,——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日本人所说的“中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如何认识当年的历史,至今依然是个问题。另一个是两国公民如何认识二战后到今天的历史的问题。在这里,我不谈前者了,大家谈得很多。我就专门去谈后者,为的是从多样化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纵观世界发展史,在不同国家体制之间存在不同的立场再正常不过,只有在不断的认识讨论和价值碰撞中,有一天,才能走向历史的真实。
    二战后,日本以《旧金山和约》为契机,从战败中走出来,回归了国际社会,恢复了世界政治成员的正常的地位。随后,日本本着对战前的反省,制定“和平宪法”(世界上只有日本和哥斯达黎加拥有和平宪法),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发展,其战后发展的道路无疑是“和平”的。从日本战后复兴的走向不难看出它对和平的渴望和决心。日本战后一次也没有打仗,我们的自卫队没有杀过任何一个人,一个自卫队员也没被杀过,这是日本战后走向的真实。问题是有多少中国人知道这个事实?战前,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这是无可怀疑,无法篡改的事实,日本人必须得承认和尊重这个事实。另一方面,中国人了解日本战后一向贯彻的和平立场、走向也是重要的。中国人不应该拿出对战前的理解去认识今天的日本。从比较圆满解决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角度来说,日本人如何认识战前的历史相当关键,与此同时,中国人如何认识战后日本的历史,也相当关键,两者缺一不可。
    2008年5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在东京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其中第四条内容是:
    “四、双方确认,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双方重申,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双方确信,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和日本将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巨大机遇和利益。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给包括日本在内的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机遇,日方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中国愿为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作出贡献,日方对此表示支持。
   “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双方同意就联合国改革问题加强对话与沟通,努力增加共识。中方表示重视日本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愿意看到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
   “双方坚持通过协商和谈判解决两国间的问题。”
这一段内容具有跨越时代的价值。中国承认日本战后60多年以来的发展是和平的,同时日本也承认,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和平,给中日关系的深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之间,和平性质的相互认知已经建立起来了。那么,我们民间人士是否也需要跟着政府达成的大框架同行?答案当然是“需要”。
    作为日中关系的观察者,我很清楚,历史认识问题带来的影响多么地深远,解决这一问题多么地艰难。而且,到底什么是历史认识问题的“解决”?至少我是搞不清楚的,两国国民也没搞清楚,所以,只好主张两国有关人士应该本着相互努力的前提下坚持沟通,尽量减少误解,增加互信。从具体的解决途径而言,无论其程度如何,日本人正确认识到战争中中国人所受到的伤害,中国人正确认识战后日本走的和平道路,在我看来,至少有利于双方和解,弥合两国公民之间在历史认识上的鸿沟。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本文刊登于《以谁为师?——一个日本80后对中日关系的观察与思考》(2009年6月,东方出版社,加藤嘉一著)第251-253页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