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位于广州市文明路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启动改扩建工程,因为要拆除北面的北斋——广州唯一的四合院(参见:1北斋简介2关于我馆北斋建设用地的专家意见),一些中大人和社会人士通过各种方式企图阻止北斋的拆建(参见:1红楼呼唤着,留下吧北斋2家在广州:北斋——都市中的绿洲),原因之一是北斋曾是中山大学旧址中的教工住宅,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和著名教授曾经在此住居多年。

 

    已经在广州历史文化版图上消失的北斋

    多家媒体希望采访斋主,斋主拒绝发表任何意见,因为斋主的身份实在尴尬:作为广东图书馆学会理事长,斋主自然希望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能够增广其规模,以提高其服务民众的品质;作为中山大学的一员,特别是对中大的历史与传统有着深厚情谊的一员,斋主自然希望能够尽可能地保护中大发祥地的一草一木,包括北斋。在进退两难中,斋主唯一能够做的就是shut up。最后,北斋在争议声中还是被拆毁了(参见:1中山图:北斋按原计划拆建2北斋争议声中被(组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除了改造原有馆舍以外,最重要的是改扩建原广东省博物馆的馆舍。根据广东省的部署,位于文明路省立中山图书馆东侧的广东省博物馆于2004年迁往珠江新城,建立新的馆舍,而改扩建后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面积将达到大约12万平方米,的确是一个双赢的方案。今年5月,广东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向公众开放(参见:广东省博物馆网站),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仍然在进行中。

    作为中山大学的一员,斋主最关心的是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中中山大学发祥地——中山大学旧址的保护问题。今天就专门谈谈广东省博物馆鲁迅纪念馆——原中山大学大钟楼吧。

    50多年前,也就是1957年,不知道是谁的馊主意,竟然将中山大学旧址的标志部分——大钟楼改建为鲁迅纪念馆,195910月,鲁迅纪念馆开馆(参见:广州鲁迅纪念馆简介),迄今鲁迅纪念馆已有50年的光景。20094月,广东省博物馆决定2009419日起关闭广州鲁迅纪念馆和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中的展览,待维护维修完成后重新对外开放,届时将另行通知。(参见:鲁迅纪念馆闭馆告示)

    北斋已经被拆了,拆毁了广州的一段城市历史,拆毁了广州的一段文化记忆,民众心中的伤痛犹在。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永远关闭鲁迅纪念馆?为什么不能恢复中山大学大钟楼的历史原貌?

    鲁迅纪念馆是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个部门,广东省博物馆迁到珠江新城了,但是中山大学旧址的大钟楼(所谓的鲁迅纪念馆)和前面的广场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似乎仍然归属广东省博物馆管辖。如今,广东省博物馆在维修鲁迅纪念馆建筑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要重新以鲁迅纪念馆的面貌予以开放则是延续历史的错误和文化的错乱,无疑是在广州历史文化的伤口上抹盐,让市民产生更加伤心的痛楚!

 所谓的鲁迅纪念馆

 

    斋主一直不明白好好的一个中山大学大钟楼怎么就沦为鲁迅纪念馆,而且还莫名其妙地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鲁迅为了爱情于1927118日从厦门大学前来广州,担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学校教务主任,119日入住中山大学大钟楼,329日搬出大钟楼,移居白云路上的白云楼,与中大助教许广平租房同居,927日,与许广平一起乘船离开广州去上海,在广州度过了8个月零9天,其中在中山大学大钟楼居住了两个多月,在白云楼住居了大约半年。因此,中山大学的大钟楼后来成了鲁迅纪念馆,白云楼成了鲁迅故居,而且二者都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迅故居1979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似乎广州成了鲁迅的故乡。

    白云楼作为鲁迅故居不管我们的事,那里毕竟是鲁迅和中大助教许广平同居过的地方,而且鲁迅在那里写过一些杂文和译文,可以满足世人对名人私生活的猎奇,斋主就不多说了。

    问题是,鲁迅在中山大学大钟楼不过居住了两个多月,怎么就能够把中山大学大钟楼辟为鲁迅纪念馆?!

    鲁迅来中山大学,基本上是为了爱情,也就是直奔中山大学助教许广平而来,而不是为了其他,这大概是学界公认的事实。所以,硬要往鲁迅在广州居住过的两处场所贴上鲁迅的文化标签,烙上鲁迅的战斗印记,用广州女婿鲁迅来弘扬广州的历史文化,多少总有点拉郎配的味道,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非常荒唐荒谬。

    况且,鲁迅在中大任职期间,除了热恋中大的许广平助教以外,对广州、对中山大学,基本上没有什么好感。鲁迅《在钟楼上——夜记之二》记述:我住的是中山大学中最中央而最高的处所,通称大钟楼。一月之后,听得一个戴瓜皮小帽的秘书说,才知道这是最优待的住所,非主任之流是不准住的。但后来我一搬出,又听说就给一位办事员住进去了,莫名其妙。不过我住在那里的时候,总还是非主任之流不准住的地方,所以知道办事员搬进去了的那一天为止,我总是常常又感激,有惭愧。然而这优待室并非容易居住的所在,至少的缺点,是很不能够睡觉的。一到夜间,便有十多匹——也许二十来匹罢,我不能知道确数——老鼠出现,驰骋文坛,什么都不管。只要可吃的,它就吃,并且能开盒子盖,广州中山大学里非主任之流不准住的楼上的老鼠,仿佛也特别聪明似的,我在别地方未曾遇到过。到清晨呢,就有工友们大声唱歌,——我所不懂的歌。此类的言语不少,斋主就不赘述了。

    更要命的问题是,中山大学大钟楼不仅是中山大学的标志,而且是广州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的标志,是广东近现代学术昌明的历史文化具象,鲁迅纪念馆承载不起这样厚重的历史文化。

 

中山大学旧址照片

中山大学校徽正中为大钟楼

 

    同样要命的问题是,中山大学大钟楼还是孙中山先生经常演讲的地方,是国民党一大的会址,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鲁迅纪念馆同样承载不起广州这样厚重的历史文化。

 

孙中山在中大演讲等历史照片

 

    自1959年,鲁迅纪念馆开馆以来,半个世纪过去了,因为鲁迅纪念馆的鸠占鹊巢,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国立中山大学的历史文化、国民革命的历史文化被掩盖淹没,并在人们的记忆中迷失了,这是广州历史文化的悲哀!

    斋主真诚地希望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馆时,在广东省博物馆重新修缮中山大学大钟楼以后,在那里永远不要再出现鲁迅纪念馆这几个颠覆历史、淆乱文化的字眼。实在要办鲁迅展览,请换个地方吧,那里非常不合适!!!

 

附:鲁迅纪念馆简介

    鲁迅纪念馆位于文明路215号(原文明路6号),馆址所在地俗称钟楼,建于1957年,于1959年开馆,占地面积4375平方米。1927118日,由中央广东区委推荐、中山大学聘请,鲁迅从厦门来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先就住在中山大学钟楼,至329日迁居白云路白云楼。鲁迅纪念馆复原了鲁迅当年的居住环境——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室内陈设非常简朴,床是两条板凳上搁的两块铺板,一顶麻布蚊帐竹竿撑着,床上放的白布枕头和蓝花布面的薄被,十分整洁。床前,靠近窗户处放着一张七抽屉的书桌。据说,这种书桌当时只有教授才能使用。书桌旁边放着一个藤书架,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书。此外,室内还有四方桌、小茶几和鲁迅亲笔书写了“L.S”(鲁迅二字的英文缩写)字样的藤箱。这些都是当年的原物。鲁迅纪念馆还设有展示鲁迅生平事迹的陈列室。该室珍藏有鲁迅手稿、文物、照片、资料近万件,并建立了《鲁迅全集》电脑检索系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