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澧 | 评论(8) | 标签:周恩来, 基辛格, 中美关系

整整四十年前,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博士,坐专机秘密抵达北京。中美两国断绝关系二十二年之后,终于打通高层交往渠道。今年5月,这一震动世界的事件发生四十年之后,基辛格博士出版新书《论中国》(On China),厚厚六百页,总结中美外交关系的经验教训。

基辛格从古代中国和华夏传统文化谈起。他特别强调,《孙子》兵法和围棋中的“势”之概念,是理解中国外交风格的关键。这一部分是开导美国人的;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当是博士四十年来与四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诸如他与邓晓平同志商谈某一棘手问题时,邓公亲手旋下麦克风以示绝密的那类情节。交往中最动人的,则是博士与周恩来总理的友谊。

这一友谊,从来没有公开表达过,至少周总理从未向基辛格当面表达过。笔者早就听老同志说过:总理很欣赏与基辛格的对话,觉得真是棋逢对手,两人谈到深更半夜而毫无倦色。基辛格了解总理视他为朋友,其实是从后任领导来。他们多次向博士谈起:你的朋友周恩来曾经如此说道……基辛格讲:我将此视为一种荣誉。

其实基辛格对总理还不单是友谊,而是衷心敬佩。四十年来,博士一贯坚持,以其阅人至多,却从未见过如总理之绝顶聪明而又绝顶优雅。这是中美两国的幸运。基辛格的“老板”尼克松曾说过:亨利的大缺点是脸皮太薄。毕竟,进入政府前,基辛格当的是哈佛教授,本为学界中人,未必习惯政客的尖锐。基辛格在书中说,他初见邓晓平,很不习惯后者的直来直去。他开始欣赏邓公的远见和改革毅力,那是后来的事。如果基辛格一进中国——正处于文革旋涡的中国——遇上的不是温文尔雅的周总理,而是高唱红歌的极左派,他能谈到什么程度,只怕要打个很大问号。

基辛格在书中说,他只见过周总理发火一次。那是1973年11月,在人民大会堂的宴席上,基辛格随口说道:中国本质上似乎仍然处在孔夫子时代,相信存在唯一真理,而且个人行为应符合这一真理,只是现在这一真理是马克思主义而非孔孟之道。周总理生气了,严厉告诉博士:孔孟之道是阶级压迫的理论,而马克思主义是人民解放的学说。总理如此讲了好一阵子。美国人知道中国当时在搞“批林(彪)批孔”运动,但他们不知道极左派还在后面加了个“批周公”。基辛格现在回想起来,总理其实是讲给身边两个女翻译听——她们与头号红歌吹鼓手江青联系密切。

这之后,总理就从中美关系中消失了。中方官员再也不提他的名字,也不回答基辛格关于周恩来的任何询问。

基辛格至今不清楚中国当时的高层内部斗争,但从书中叙述里,读者仍然可以窥见总理的难处。中国当时面临苏联核打击的危险。毛择东同志会见基辛格时,建议中美联手,从日本经中国到巴基斯坦,再经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形成一条联合阵线,全面堵截苏联的扩张。但毛择东只是划个战略图景,具体执行要靠周恩来。美国当时深陷越南战争,而他们卷入战争的理由,就是防止中国在东南亚“扩张”。战略合作之前,两国先要讨论越南问题。总理告诉博士:中国援助越南,并不是出于意识形态或国家利益,而是还历史的“欠债”。从外交上讲,这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回答。既然中国的援助是为了偿还历史上长期占领越南的“欠债”,中国自然不会再次扩张到越南,但也不会轻易中止援助。总理以一种不必直接对诘的方式,回答了美国的疑虑。这样的智力与客气,正是基辛格最欣赏之处。

问题是,总理那一代受的是前清、民国教育,他们知道真实历史:从秦代到唐代,越南人曾在中国版图内生活了一千年;这之后,中原帝国的军队还曾多次进入越南。但总理身边的女翻译,受的却是革命教育,她们只知道中国历来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从来没有侵略过任何人。她们听到这种“还欠债”的话,只怕是一脑子的莫名其妙:援助越南打倒美帝国主义,不是中国公产党人的国际主义义务吗?——相比于当时的宣传,“还欠债”的说法,势必被极左派视作“丧失立场”。

其实,遮蔽意识形态的芒刺,正是总理一贯的本事。美国有位著名的“扒粪”记者杰克·安德逊,1946年时曾到中国采访,在重庆见过周恩来。他在回忆录中说,当地的美国官员告诉他:周恩来在任何种族中都可算是最优雅之人。总理当时的使命是防止美国直接卷入中国内战。安德逊说:周恩来甚至会把东共的宣传也讲得你能听下去,似乎他们这些坚定的公产党人,其实仅是一个老旧农业社会的改革者(并不是苏联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当然,若让江青之流的极左派翻老账,则总理当时又在右倾“投降”。

顺便说几句越南。《论中国》有专章谈中越1979年边境战争。基辛格博士说:美国低估了越南人的疯子般的民族主义,以为这样一个中等国家,如此不惜性命地打仗,就他们自身而言(按西方思维)是不可能的,背后一定有更大设计(指苏联和中国将越南当作推行公产主义的卒子)。为遏制苏联和中国的“扩张”,美国介入越南。实际上越南人只是为他们自己的民族利益打仗。他们这种疯子民族主义的来源,就是历史上与中国的长期对抗。博士认为中国犯了与美国同样的错误:美国退出印度支那后,中国将越南当作苏联扩张、遏制中国的一个环节。其实越南人的“抗北”民族主义渊远流长。1975年博士为美国撤军之事访问越南,越南官员带他参观的就是他们的“抗北”史展览。基辛格这段话,革命同志和爱国青年肯定听不进去,他们必定声称:现在与越南之所以在南海有矛盾,根本原因是越南背后有美国撑腰。

整整四十年前,周恩来总理和基辛格博士在北京宾馆的握手,震动了世界。但也正是这一握,让总理遭到了他那漫长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场磨难。

基辛格博士最后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是在1974年12月,他携带家人访问中国。总理在医院会见了他。会见仅仅持续二十分钟。周恩来没有谈政治,也没有谈外交,说是医生不许。

基辛格在书中接着写了一段话。他说,在美国人和周总理的交往中,从未发现他对毛择东有丁点偏离之处,他永远是那么忠诚。博士认为,总理确实对美国人很礼貌很友好,但他的友好是为了便于执行毛择东的战略。博士不认为总理的友好是对美国人的让步。

读者或许要奇怪,基辛格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段站在东共“革命立场”为总理辩护的话?是因为红歌又唱起来了?基辛格知道这回事。《论中国》出版后,他在媒体采访中提起过。6月29日重庆召开十万人红歌大会,基辛格还因邀前往观看。不过他提早退场了,毕竟年级大了。

四十年来辨是非,红歌起处动宫闱。博士和总理的艰难友谊,是念之慨然的个人经历,也是中美关系的经络图照——曲曲折折,好事多磨,但终究要进展到中国人具有接纳美国人的文明风度,而美国人也能够理解中国人的革命重负。

吴澧的最新更新:

拿起碗吃肉,放下碗造反 / 2011-08-23 15:32 / 评论数(17)撰文讲逻辑,投稿被枪毙 / 2011-08-20 07:30 / 评论数(14)流言可三议,本性自一贯 / 2011-08-07 09:51 / 评论数(5)抓了赖昌星,还有更贪人 / 2011-08-01 07:08 / 评论数(11)觅死神三宝,破凶魔七命 / 2011-07-28 06:08 / 评论数(2)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