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按:本文是《受价的行为》的第四节。

说过了,物品或服务的供应是不需要画出一条曲线的;传统对垄断的分析就不画供应曲线。不是画不出,而是不需要画——只提出供应的价与量,以点处理,足够。供应牵涉到产出,技术及局限的变化多,供应曲线可以有多条,花多眼乱,违反了理论以简单为上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收入与成本》的第一章我解释过,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是同一回事。这是最简单的看法,上世纪六十年代我想出来,老师阿尔钦同意,后来我用几何分析证实,被一位同事写进他的课本去。画出曲线容易,阐释其内容可不简单。这是本节的工作,有传统成见的同学恐怕不容易读得懂。要先忘记自己学过的吧。

从萨伊定律说起

从一个此前提及的例子说起吧。我收藏印章石,一方一方的,收了数十年,数量不少。今天,价够低我还会多购;价升呢,我会考虑沽出。事实上,只要你出够高的价,我会把自己拥有的全部卖给你。为什么我会出售自己心爱的印章石呢?因为我有其他物品的需求。我供应是为了自己的需求,我需求是因为市场有人供应。

是简单的道理,不可能错。这里旧话重提,我突然想到那可能是大名鼎鼎的起自一八三年的伊定律(Say’s Law)的最浅版本,于是挂个电话给才子张滔(他是我认识的唯一的经济学百科全书),请他替我重温一下伊定律的旧课。张滔说伊定律有多个版本,而他举的第一个版本是他昔日在伦敦经济学院时老师Lionel Robbins提出的。我叫他不要再说第二个,因为Robbins的版本跟我的印章石例子完全一样。我对此公心仪已久,相信他,不想受到其他版本的污染。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

我跟着想到两个有关的问题。其一是二十世纪价格理论高人弗里德曼曾经写下,价格之外,决定需求的因素要与决定供应的因素不同,然而,除了生产活动有技术上的不同处,需求与供应还有什么不同呢?弗老是很熟的朋友,早就想问他有什么不同,可能认为不是那么重要而忘记问。今天认为重要,但弗老不在了。希望本节能解释得同学们明白,除了生产技术带出的变化,需求与供应没有什么不同。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伊定律被后人认为只能在没有货币或限于物品换物品的情况下才对。其观点是:货币只协助交易,如果被贮藏,藏而不用对生产没有贡献,所以在有货币的情况下该定律不能成立。这跟凯恩斯的思维一脉相承,认为储蓄是漏失,不鼓励产出,导致经济不景。

我不同意,在《收入与成本》第三章第一节指出,投资与储蓄是同一回事,只是角度不同。我写道:

弗老问:一位仁兄花巨资购买了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是消费呢,是储蓄呢,还是投资?我的答案三者皆是,只是消费那部分通常不大。油画挂在墙上,每次观看或让亲友欣赏是消费。原则上该画作可以租回来,付出的租金是消费。不租,自己买下来,挂在墙上,每天放弃了的租金收入,或放弃了的利息,是消费。余下来的画价所值既是储蓄,也是投资……

把钱存放在银行是储蓄,但也是投资,有利息的回报。银行一定要转贷出去给其他消费者或投资者才可以不亏蚀。银行不付息或负利率的情况出现过,但那是起于货币政策有所失误。把钱藏在家里,放在床底下,不用,称作贮藏(hoarding)。这是最接近凯恩斯学派的「漏失」概念。同样,我的母亲二战逃难时携带着一些黄金,不到危难之际不用。这样的行为是购买安全或购买保障,像上文的购买油画的仁兄那样,利率的放弃属购买保障的消费,贮而不用的属储蓄,也是投资。

贮藏有其用场

说货币协助交易是对的,但交易不需要贮藏货币。贮藏货币不可能没有其他用途:有些人喜欢闲时数钞票自娱,有些人以货币作为安全的保障,皆有所用。储蓄与投资是同一回事,但我曾经指出,凯恩斯及其学派受到误导的,是有些投资不事产出活动,对工人的就业没有帮助,但不是漏失的效果。例如投资于不打算动土的土地,或购买古文物,皆不事产出。在好些前景大有问号的情况下,市民偏于采取不事产出的投资,于是误导经济学者。

我也曾指出,财富的累积需要有仓库,而重要的是需要有些仓库像古物收藏品那样,没有产出,其价值因而没有上限。在《收入与成本》第四章的结语中我写道:

逻辑上,不引进虚无悖论,财富累积的理论推不出来。以产出为主的资产,作为财富累积的仓库,有收入预期以利率折现的上限。如果社会只有这类资产,没有空置,产出的收入消费后余下来的,不容易找到地方累积。虚无悖论说的仓库,本身没有产出,没有收入折现,容纳累积的上限不存在。任何社会,有生产力的资源就是那么多,愈是运用得宜,收入增长愈快,财富的累积愈需要没有上限的仓库的协助。

不要以不事产出的投资来否定伊定律。今天看,依照张滔的老师的版本,我认为这定律永远对,只是听来有点空洞,有点套套逻辑的味道。但我们可以加进内容而使这定律丰富起来。

需求曲线也是供应曲线

回头说我的印章石方吧。选之为例因为够简单。让我假设方方一样,长存不变,暂且不牵涉到产出那边去。如果市价六百一方我拥有一千,高于六百,我会逐步卖出去,到市价一千六百我一方不留。我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纵轴为价,横轴为量,市价一千六百我的需求量是零,市价六百需求量是一千。这曲线的每一点代表着我的最高边际用值(见《科学说需求》第五章)。

从市价六百上升到市价一千六百,我出售之量是按着我对石章的边际用值走,即是价高于边际用值我会沽出,低于边际用值我会留为己有。这样看,我的印章石的供应曲线是在市价六百元以上的需求曲线对着镜子看,即是从六百元上升起画出一条向右上升的曲线。这是我的印章石的供应曲线了。跟我对石章的需求曲线完全一样,只是对着镜子看。

边际用值是边际成本

读下去同学要认真了。从市价六百向右上升的供应曲线反映着我对印章石的边际用值,一分不差。这曲线向右上升是代表着我要放弃的印章石的边际用值。边际用值是指最高的边际所值,成本是指最高的代价,所以我的印章石供应曲线也是我的边际成本曲线——不是印章石的边际生产成本,而是放弃印章石来求取其他物品的成本。是的,供应曲线是代表着物品的边际用值的放弃。最高的,而成本是最高的代价。

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或边际用值)曲线是他对其他物品需求的边际成本曲线,也就是他的供应曲线了。当然,以印章石为例我只论一种物品的放弃,而事实上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需求往往要考虑放弃多种其他物品,每种放弃一点。这样,他对某物品的需求所需要放弃的可能是多种物品的组合,选择性地每种一小点,而这样以篮子物品组合而成的边际用值曲线,对着镜子看,就是他对该物品需求的边际成本曲线了。这也是他的供应曲线。

引进生产活动

上面没有提到生产活动。引进生产活动其分析类同,但多了变化。从一个独行侠在街头卖花生说起吧。此公产出需要放弃的是自己的生产要素的组合。对他来说,每项生产要素都是经济物品,有自己的需求,有其边际用值与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约束。这些边际用值的放弃是他的供应的边际成本,供应花生是为了其他物品的需求。需求定律之外,生产活动牵涉到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的约束,也有不同产量会有不同生产方法的选择。这些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我在《收入与成本》的第六章作了详尽的讨论。然而,这些变化的蹂躏不可以埋没供应是为了需求,不能忘记需求定律界定的从镜子看的以边际用值约束着的边际成本曲线还是供应曲线的主要内容。

更为复杂的问题起于多人合作产出。以专业而分工合作有巨利可图。斯密提出的造针工厂的例子不仅没有夸张,更可能低估了分工合作之利。套入本节要阐释的供应曲线,最简单是把所有合作活动以件工处理看,虽然时间工资也普及。件工是一种合约,时间工资是另一种,还有其他合约形式可以选择。合约的选择是卷四的话题,阐释供应曲线的原则哪种合约都一样斯密描述的造针产出的过程,原则上,每部分可用件工处理。

件工的角度让我们看得清楚:每个参与分工合作的人是个独行侠,投入自己的生产要素加上租用其他的。整件产品由很多的局部或零件组合,每个合作的产出者的供应曲线就像卖花生那个独行侠那样画出来,然后把所有合作的产出者的个别供应曲线组合。

分享利益的变化

这里出现的复杂问题,起于分工合作带来的收入往往远超街头卖花生。难题出现,因为分工合作带来的巨大利益需要分享。由竞争处理怎样分经济分析没有困难,但牵涉到工会及政治的左右难度甚高。

分工合作带来的利益是租值,要摊分。原则上,租值的出现只会影响平均成本,不会影响边际成本,所以供应曲线不变。然而,加上边际产量下降的约束与不同生产方法的变化,上述租值的分布可以随产量之变而变。供应曲线会再有变化,重要的是边际成本可以先下降而后上升。这不是指传统的不让某些生产要素变动的效果,我也在《收入与成本》的第六章讨论过。

无论怎样说,画出曲线容易,放进经济内容困难。何谓经济内容有争议。我个人认为,经济内容是指需求定律的含意与成本概念的变化。二者皆不可缺!我希望同学们能从本节看到,供应曲线的阐释永远环绕着需求定律与成本概念。

(未完待续)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