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4月19日 16:20:23

  近一个月内,笔者熟悉的4个私募朋友都顺利地发行了结构业理财产品;最多一位募资达30亿元,并且这哥们公司旗下已有几个非结构性产品,他准备到年度结算日予以清盘——“为上百人服务光接电话就忙不过来。关键是银行给钱容易多了”。
   他们都是通过商业银行私人业务部募得资金。商业银行是其单一客户,他们先需根据人家认定的资信条件投入10%至25%的自有资金和付出7%至9%的固定年息即可,当然操作上银行会实时监控投资风险,而这些私募高手也都稳健组合至少50%以上安全边际强的股票。银行为什么这么痛快地给钱?
   一个越来越被认同的观点,是房产按揭业务大比例大规模“去杠杆化”后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必须培育和拓展新的增长点。境外银行私人贷款业务的大部分便是股票等金融投资品的杠杆化。我们目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抑制房价政策,基本上抑制住了对房产的新增投资需求。这部分私人财富中的一部分交付银行理财,银行会分解成包括结构性股票投资品在内的金融产品之中。而进一步去房地产泡沫化的税收手段迟早成为现实,其实房产税本就是成熟经济体重要的政府税收来源。那么,当下抑制住了房价的上涨势头,已投资多套房产者都在观望——这些存量一定会在某个政策拐点时释放出来,从而形成房地产下跌的拐点……预测不好这个时点,但我确信其中相当部分的资金会直接或间接流进股市。这也是我看淡二季度行情——二季度无论是否创出年内新低,也极可能形成一个长周期的底部区域——却看好更长期股市走势的理由。
   增量资金进入后即使短期内推动不了整体性大幅上升趋势,却会推动出各式各样的主题性炒作。其中由房地产走衰形成的一个新主题会长期持续。这便是地方国有资产的证券化。房地产走衰,地方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不可能再靠卖地——事实上也没有多少存量可卖了,除了与中央分割新的房产税,地方财政税收乃至经济的稳定繁荣,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的扩张上来。而地方的各种优质资源绝大多数控制在政府或地方国企手里,证券化的途径或IPO或整合进已有上市公司……重庆等不少地方政府宣称“十二五”期间要造就动辄100家上市公司,这背后是有优质资源转成上市资产的“底气”的。因而,已有的地方国企的资产整合将是股市经久不衰的投资主题。
   即使房地产拐点迟迟不来,地方国企整合也是大势所趋,也会由慢渐快地展开。股市与之对应的主题投资必然产生异乎寻常的财富效应。
   

上一篇: 二季度或创年内新低   下一篇: 没有了

阅读数(1022) 评论数(1)

1

本博文相关点评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