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昨日是二戰日本投降66周年,戰敗的日本有「終戰紀念日」,曾被侵略的韓國則有「光復節」,兩國的官式紀念儀式都是由政府首腦或國家元首出席,昨日在內地,官方並沒有舉行紀念活動,只有個別城市舉行小型活動,包括南京有100人在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際和平集會,長春則組織2000人參觀當年的偽滿皇宮。

對此,有不少網民紛紛質疑,官方為何不舉行紀念活動?難道這種紀念日也要「十年大搞、五年小搞」?其實,「8.15」雖是日本天皇在66年前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但中國的抗戰勝利紀念日則在9月3日。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正式簽署投降書,中國代表徐永昌則在該投降書上簽字確認,民國政府確定9月3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中共建政後,國務院也正式發文確認此日為紀念日。

「逢五逢十」 領導現身

去年9月3日,在抗戰勝利65周年紀念日當天,中共政治局九常委就一起到「七七事變」的發生地——北京宛平城外的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敬獻花籃,這也是中共最高領導層首次集體到抗戰著名紀念地舉行活動。不過,從歷史資料所見,中國政府除了「逢五逢十」會有較高規格的紀念活動外,平時的「9.3」都是低調而過。

網民的質疑雖然有不準確的地方,但也應引起人們的深思:為什麼日本作為當年的戰敗國,每年都會由天皇或首相出席「原爆紀念日」及「終戰紀念日」呢?為什麼他們沒有所謂「逢五逢十」的概念呢?難道,中國的相關紀念日只是斷斷續續的?而中國政府舉行紀念活動的目的只是圖一個形式?而不是真正希望中國人民都永遠記著那一天?

孫嘉業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