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公民?纸上写的公民叫纸公民,是潜在的公民,潜在的公民变成现实的公民得通过公民的行动,公民的参与。参与得有形式,对此,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要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这些形式的丰富,一个方面是现有的制度形式,另一方面还有民间的约定形式,比如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利益问题时,抓阄就是被民间认为的一种公平的解决问题的形式,再有就是官方的主动构建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有民间在新形势之间的创造。一般地来说,官方构建的新形式需要民间的认可,民间的创造得有官方的支持,创建的新形式才能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和法律化。

新参与形式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政治民主化的结果,民众参与的结果。如果说发展执政兴国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硬任务,那么政治民主就是前提。经济越发展,政治参与诉求就越高,因为经济发展永远代替不了民主自由诉求,那种认为经济发展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想法是自欺欺人的表现,是盲目乐观。

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都需要新的技术平台,其中技术平台就是互联网,互联网使经济插上了翅膀腾飞的同时,使精英政治走向大众政治,使精英政治与大众政治平面化,精英失去了相关信息的垄断权,精英与大众平等地共享同一信息,甚至大众的信息来源要超过精英的信息,使精英处于信息笼罩的被动状态。使民主政治走上互动政治,并使互动政治日常化、生活化、便捷化、速度化。对于中国来说,由于现有体制的参与形式有限,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网络就成为公民参与的重要平台,政治博客、政治微博成了政治参与、政治表达的新形式,尤其是政治微博,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针对性强、互动性高,在中国的国家政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

每一件公众事件都有微博在推波助澜,一个事件的信息在微博挂出,几乎迅速在几小时之内有上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的围观,围观已经成为公民参与的巨大力量。最近发生的三件大事可以看到微博的作用,第一件是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使得红十字会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迫使给红十字会尽快公布捐款明细,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拾回已经急剧下降的公信力。第二件事是“三公”消费明细的公布。现在国务院的各部门正在一个一个地公布“三公”消费,并接受公共的质疑。第三件事是“7﹒23”列车相撞事故,也因微博围观与质疑,使最高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到温家宝今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遇难者表示哀悼,要求抓紧清查,依法追究责任。调查处理要公开透明,结果向社会公布。温家宝总理又亲临事故现场,提出了事故处置工作、事故原因的调查和事故处理、解决伤者和死者家属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处理遇难者的遗物清理也是善后工作等。通过对7﹒23事故的质疑和追问,应让官员们充分认识到,如果还用官本位的思维解决臣民问题,还用技术问题代替人本问题,还用管理问题代替服务问题,还用效率问题代替公平问题,还用屁股问题解决脑子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这也说明通过微博,国民参与公共事务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公民运用自己的权利“逼迫”和“拷问”政府会逐渐成为常态。

微博即使改变不了中国,也可以改变事件的性质,还原事件的真相。使得傲慢的权力终于可以低下头向公众道歉,用微博倒逼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会使得停滞不前的政治体制改革终于启动前进的车轮。

微博也不尽善尽美,它更像一把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比如,因微博的瞬间扩大效应,使得郭美美、高铁公信力的危机导致了公权力的公信力总危机。客观一点说,公信力下降是好事,因为多了对权力的监督和质疑。公信力危机是坏事,因为人们已经没心情去监督和质疑权力了,对权力的破坏性冲动使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性。公信力危机还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人们不再相信权力,不再相信权力支配的媒体,不再相信权力说出的任何东西,权力者越想建立公信力,公信力消失的越快,这种极端不信任,封堵了民间和官方沟通的渠道、和解的渠道、解决问题的渠道,导致政治无序和社会无序,进而引起社会动荡。这恐怕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此稿首发于《人民代表报》2011年8月2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