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主页 更新时间 2011年 8月 30日 星期二 07:12 PM 格林威治标准时间 聚合新闻

 2011年 8月 30日

中国政府或开始进一步管控互联网

记者: 吴心欣 | 华盛顿

图片来源: 美国之音
中国一处网吧去年3月19日资料照

8月30号,新华社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指中国互联网短短十余年发展迅速,而要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彻底铲除谣言的土壤。观察人士表示,这可能是中国政府发出的即将加大对互联网管控力度的信号。

新华社在这篇名为《铲除网络谣言之毒须加大打击力度》的评论文章中称:“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为信息的快速流动和广泛传播提供了极其高效和便捷的载体。但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给互联网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和危害。”文章表示,谣言是危害网络、危害社会的“毒瘤”,要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和发布的土壤,必须由主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打击谣言的力度,必要时要依法进行查处,使谣言传播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互联网是中国政府的一块心病*

贵州网络作家曾宁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中国包括微博、博客在内的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这对中国政府的言论、舆论、媒体管控方面构成了巨大挑战。曾宁指出,目前,中国平面媒体已经被政府牢牢掌控,相比之下,政府对互联网的控制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这让中国政府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曾宁说:“我们从世界范围来看,尤其是世界范围内新一波的民主化浪潮之后,互联网在民主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人们是越来越清楚了,这就让中国政府更加觉得要把互联网这块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这样的话,他们才会觉得心安理得,否则的话就惶惶不可终日。”

8月23号,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了拥有两亿微博注册用户的新浪公司,强调互联网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坚决杜绝虚假有害信息。曾宁表示,政府的这些言行充分彰显了政府即将收紧对互联网的控制,特别是微博和博客领域,不过效果如何当拭目以待。

*效果如何当拭目以待*

曾宁说:“中国政府的这种试图的来势非常凶猛,但是最终的结果很难说会象中国政府希望的那样完全能够掌控住新兴技术。现在来看,他们宣传所谓的网络谣言, 希望从这个角度着手来整顿包括微博在内的技术,但是我们都非常清楚,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是属于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是不是谣言,首先应该由读者自己去判断,政府的这种管控可能会超过公民言论自由的权限。”

在8月初的伦敦骚乱发生后,英国政界和警方宣称年轻的犯罪份子利用脸书、推特网等社交网络,有效组织了骚乱事件。8月11号,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国下议院发表讲话时指出“如果有人利用社交网络制造暴力,我们需要阻止他们”。8月25号,美国几家社交网站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英国政府及警方举行会议,商议如何防止社交网站被用来策划组织暴力活动。

博讯中文网创办人韦石指出,英国政府的行为可能会被中国政府拿来说事,让中国政府在限制互联网时有样可循。不过,韦石表示,英国和中国的情况没有可比性。他说:“比如伦敦,无论它出多么大的事情,它的电视和新闻渠道是畅通的,民众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到什么事件在发生;而中国的电视或者新闻,甚至像大连这么大的事情,基本上都没有报导。”

*除非断网,否则难控信息流通*

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ITIF)高级分析师欧奇(George Ou)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指出,目前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中国政府很难完全控制信息的流通。他说:“除非政府想全面封网,那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是如果政府想封某个网站,或者想禁止某个网络行动,那会非常难,因为网民能够找到别的途径,这在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

贵州网络作家曾宁指出,随着中国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凸显,公民发表言论自由的要求和中国政府继续采用传统管控手法限制互联网自由之间的博弈会越来越激烈,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继续下去。

相关文章

提交评论

* 必须填写

名字 (任意)
国家 (任意)
发送人留言 字数限制在500*

提交
提交对本文发表的评论表示您同意以下条款: 如果评论中出现与所评论文章无关的内容,或者评论中出现中伤、诽谤或粗俗词语,美国之音保留不发表您的评论的权利。由于篇幅或时间等限制,不是所有提交的评论都会被发表。 提交本评论表示您授权美国之音可以在任何美国之音媒体上使用您的评论 免责声明
  • 收听: 中国政府或开始进一步管控互联网
    MP3

最新视频

To view this site, you need to have Flash Player 9.0.115 or later installed. Click here to get the latest Flash player.

新闻快讯 更多»
 

美国之音中文部正式推出iPhone中文新闻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让您通过易于操作的界面,阅读简繁体版新闻报道……

网上问卷

星期一以来最受关注文章

中文博客
加载…

欢迎来到美国之音中文网!

如果您对我们的网站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来函。

来函请寄:chinese@voanews.com。 

节目表与点播 »
节目预告 »
现场广播 »
现场电视 »
下载广播电视节目 »

档案资料
温故知新,检索历史,欢迎您光临VOA文库查看美国之音自2004年以来数以万计的中文稿… »

专题报道导航
欢迎使用专题库存,透过我们导航信息,让您回顾千变万化的世界,也为您留住历史的热点… »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