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玉:何谓“张扬个性”?

(2011-08-05)

早报导读

● 张春玉

  没有亲临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典礼现场,因此无缘目睹到那位“展示了新加坡高等教育,特别是南大取得的成就”的毕业生代表那句惊世骇俗的话,是如何让全场的人达到高潮。得知这则新闻,完全是拜读了于文轩助理教授在8月3日发表于《联合早报》的“开放、自由与创造力”一文。

  我赞同于文所言“人才的竞争力体现在他是否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也赞同高等学府应该有“自由、开放的大学文化”,认同作为老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是重要的。但对于文中所持有的极端立场,我不敢苟同。

  社会的发展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作为为国家社会输送人才的大学,当然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但什么才是创新型人才?是讲话不分时间、地点、场合、身份的出口成“脏”?还是为了博得一个“有效的大众传播”肆无忌惮地哗众取宠,无所不用其极?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具有崇高的理想、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雄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精良的专业技能、健康的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潜力并极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而不是为了博出位而剑走偏锋,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口不择言。

  再说,何谓创新?身为教师,我们在教学的同时除了鼓励学生创新之外,是不是更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这世界上的事物除了有新旧之分,还有美丑之别、高尚与卑劣、优雅与粗鄙?若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刻意为创新而创新,忽视了其它更为重要的品质,这算不算是买椟还珠呢?

  说到自由开放的大学,总会让人联想到蔡元培时代的北大,那是一个怎样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时代啊!蔡元培校长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阐述了什么是大学精神,他说“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正是在这种自由开放精神的感召下,各方学术精英尽归蔡元培麾下,旧学与新学共存,中学与西学互融,保守与激进竞争,从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到辜鸿铭、刘师培、黄侃,大师云集;各路学生领袖竞相登场,傅斯年、罗家伦、许德珩、段锡朋、高君宇等,“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崇尚学术、民主自由蔚然成风。那个辉煌时代的北大才真正是自由、开放、兼容的圣地。因为那是一个有深度、广度和高度的自由开放,也是一个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的自由开放,而不是单纯地“张扬个性”、“异想天开”、“胡思乱想”,更没有“被同学票选的代表,在一个很重要的场合无拘无束地讲一句可能很多人认为不恰当的话”,所表现出来的肤浅而少调失教的自由与开放。

  最后,于文还说“这场毕业典礼也引起了媒体和国际教育界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和南大的关注。从这个角度说,这是多么有效的大众传播。在我看来,她引起的争议绝对是利大于弊”。

  说实话,吾未见其“利大于弊”在何处?是不是引起媒体和国际教育界对新加坡高等教育和南大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个“利”了?不必管人家是为什么关注?也不必思考人家关注点在哪里?

  上梁若此,下梁何求?尔哉尔哉!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